小酌重构系列[6]——引入参数对象
简述
如果方法有超过3个以上的参数,调用方法时就会显得冗词赘句。这时将多个参数封装成一个对象,调用方法会显得干净整洁。
这就是本文要讲的重构策略“引入参数对象”——将方法的参数封为类,并用这个类的对象替换方法中原有的参数。
引入参数对象
下图演示了这个重构策略,OrderSerivce表示订单服务,GetOrders()方法根据一些条件获取订单信息。
在重构前,GetOrders()方法看起来像长篇大论,调用时也颇为麻烦;在重构后,GetOrders()方法看起来言简意赅,调用时仅需要传入一个参数。
优点
这个策略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优点:
1. 可以减少方法的参数个数,调用方法时会更加干净整洁。
2. 当方法需要追加或者删除参数时,不需要修改方法签名。
注意点
1. 意味着你要在项目中追加新的class。
2. 并非死板地将所有的参数都放到一个参数对象中,需要确定这些参数属于某一个“共同的概念”。
3. 方法调用参数减少了,给“参数对象”起个好名字也很重要。
4. 项目开发阶段,如果方法的参数随时可能变更,建议直接将参数设计为对象参数。
例如:在一个平面坐标系统中,基于坐标和半径画圆。
public void CreateCircle(double x, double y, double radius) { // do work }
如果使用参数对象,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表达。
方式1:将坐标封装为参数对象
方式2:将坐标 + 半径封装为参数对象
使用合适的参数对象命名可以将这两种方式区分开来。
方式1,提炼出“坐标”概念,于是就有了Point对象;方式2,提炼出“圆”概念,故使用了Circle对象作为参数。
public class ShapeTool { // 方式1:封装坐标 public void CreateCircle(Point point, double radius) { // do work } // 方式1:封装坐标 + 半径 public void CreateCircle(Circle circle) { // do work } } public class Point { public double X { get; set; } public double Y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Circle { public Point Point { get; set; } public double Radius { get; set; } }
示例
重构前
这段代码用于“学生注册课程”。
public class Registration { public void Create(decimal amount, Student student, IEnumerable<Course> courses, decimal credits) { // do work } } public class Student { } public class Course { }
Create()方法的看起来难以理解,它的参数个数很多,并且没有良好的分类,我们应将这些参数封装起来。
重构后
针对“学生注册课程”这个场景,我们提炼出一个概念——”注册上下文“,这个上下文可以包含以上方法的所有参数。
重构后,Create()方法看起来简洁易懂,"RegistrationContext"这个命名恰到好处,所有参数都放到RegistrationContext类里了。
public class RegistrationContext { public decimal Amount { get; set; } public Student Student { get; set; } public IEnumerable<Course> Courses { get; set; } public decimal Credits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Registration { public void Create(RegistrationContext registrationContext) { // do work } } public class Student { } public class Course { }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当你的方法拥有很多参数,且这些参数表示不同的意义时,我们很难通过这些参数的名称提炼出一个合适的名词。
例如:为了将HttpRequest和HttpResponse放到一个对象中,若将这个对象命名为"HttpRequestAndResponse"会显得喋喋不休。
这时,我们可以用一种偷懒的做法,把这样的对象命名为“xxx上下文”。
例如,在ASP.NET中HttpContext和ViewContext就是这样的对象。
本文链接: 文章作者:keepfool 文章出处:http://www.cnblogs.com/keepfool/ 如果您觉得阅读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点一右下角的“推荐”按钮,您的“推荐”将是我最大的写作动力!欢迎看官们转载,转载之后请给出作者和原文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