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搭建SoC项目的基本Testbench【zz】
原文地址:http://bbs.eetop.cn/thread-442797-1-8.html
写这个文档的目的是让大家对搭建SoC项目的Testbench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可以根据这个文档来一步一步的搭建起一个SoC项目的基本的testbench。
本文档重点是指导大家搭建基本环境,以及能解决搭建Testbench过程中容易遗漏的问题或者容易遇到的“地雷”。
我搭的SoC项目的testbench会有一些相对特殊的点:
1 要有嵌入式的软件。这里包括两部分,一是初始化的bootloader(一般是固化在rom或者存放在外部的flash里),一是boot起来以后放在外部易失性存储介质上的应用层的程序。 2 正常启动起来(一级boot可以切到应用程序了)以后,为了简化流程,我们要使用ISS的环境。 --- 这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点 3 环境主要脚本的维护和修改。主要是单个仿真和批量仿真(regression)核心脚本。 4 为了优化仿真和编译速度,我们要能把不用的模块dummy掉。 5 文件列表的处理。 6 SoC软件与Testbench都能访问的“共享空间”的处理。 7 公用函数的准备,比如根据CPU看到的地址空间直接访问外部DRAM的数组,进行初始化写、数据写和数据读操作。 8 环境变量的维护。 9 Define文件的维护。 10 DDRC的替换(一个是AXI_SLV_VIP的替换,一个是简单AXI_SLV模型的替换)。
磨刀不误砍柴工,把需要的东西提前准备好,搭建Testbench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快速了。
环境变量维护
使用module工具来维护整个项目的环境变量。目的是为了让项目上的工程师都使用统一的环境(主要是工具版本和环境变量)。
核心脚本的维护
两个脚本:run_sim 和regress。
run_sim负责提交单个仿真任务,regress负责提交批量仿真任务。
两个脚本已经使用了很多项目了,脚本的具体说明我以后专门开专题讲。
在这里只提醒一下,run_sim脚本通常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做微小的改变。
run_sim和regress都是比较大的perl脚本程序,大致描述一下功能。
run_sim脚本功能:
1)为每个仿真产生仿真目录。仿真的目录里应该包括文件列表(硬件和软件)、编译和仿真命令(注意包括嵌入式软件的MakeFile)、提前建立需要的子目录、和单个仿真对应的文件链接(比如维护的C的测试主函数、扩展的随机类的SV文件、一级bootloader文件的链接)、define文件、本仿真的重构命令(这是一个容易忽略的,一旦你跑regression的时候某个仿真失败,你又不想在出错的目录下重新仿真,用这个重构命令文件就可以直接提交)。
2)各种option的维护。比如不同仿真需要不同的define、编译和运行option、dump波形的scope以及层次
regress脚本功能:
regress脚本比较简单,要吃一个由很多run_sim仿真命令组成的命令集文件。用regress脚本把这些仿真命令提交到工作站上去。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公共的option或者define,比如打开coverage收集、某个define要应用到整个regression里。所以regress脚本要能支持对所有run_sim命令添加option的功能。
产生dummy文件
使用gen_dummy_file脚本来产生dummy文件。设计工程师可能也要维护一个module_dummy.v的文件用于做integeration,验证工程师产生的dummy文件记得名字不要和设计自己维护的文件重复了。
为什么不使用设计维护的文件?因为一个是设计维护的文件在integration以后很可能就不再维护了;另一个是设计维护的文件可能output全是assign成0的,但是对于模块输出的pready\CEN等信号最好assign成1,否则可能导致问题(例如:sram使能信号CEN赋成0,可能导致后面的sram模型认为有读写行为;pready信号赋成0,可能导致SoC软件跑起来的时候对该模块寄存器操作的时候挂死apb总线)。
这个脚本并不好写。因为verilog语法支持的模块声明实在是太多了,导致脚本很容易顾此失彼。
举例来说几个复杂的地方:
module声明后面可以跟parameter的就很复杂。
1 Module test #( 2 parameter a = 1, 3 Parameter b = 2, 4 C = 3, 5 D = 4 );
这些parameter很可能要用在端口位宽的声明里。更为麻烦的是parameter里可能会有function的使用。而function有可能是以define的形式写到代码中。这样就很难用parse RTL的方法来解决。
再比如: 端口声明里出现ifdef else endif这种编译宏的处理也比较麻烦。
也可以使用simulator或者debug工具提供的用户接口来编写tcl程序来获取各个端口的name、width信息。但是不同仿真(define不同)可能导致端口宽度和端口不一致,结果要针对不同define来维护不同的dummy也比较麻烦。
总之,产生dummy文件以后一定要记得检查一下。Dummy文件可以有效缩短编译的时间。
文件列表处理的维护
上述几个事情是应该提前准备好的,接下来我们要开始编译RTL了。
Integration好的文件列表,首先要先编译该文件列表。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加密文件的种类,有可能文件列表里的加密文件和你用的仿真器不一致。然后结合前面产生好的dummy文件,我们要处理出一个简化设计的mini-文件列表,一般里面只包括初始化必须的模块(Clkrst、PAD、CPU、总线拓扑、内存控制器),也就是把video系统、外围接口、存储系统这些模块统统dummy掉。
产生mini-文件列表
可以用脚本来维护一个配置文件,在该配置文件中指明如何删改原有文件列表。
注意最终使用的文件列表里的文件路径应该是绝对路径。
使用绝对路径的好处在于可以让run_sim脚本指定仿真在任何目录下进行(比如regression要提交到别的硬盘上去跑,那么就必须使用绝对路径了)。
注意绝对路径里不要用$macro的结构,别人有可能用你的文件列表跑仿真或者debug,而别人的$macro很可能与你的不同,导致出问题。
文件列表的产生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
通常来说一个文件(比如a.v)在一个文件列表里只允许出现一次。否则可能会有重复module的编译错误。但是有时候集成比较特殊(比如FPGA版本),为了改动的时候少调整code,会使用ifdef-elsif-else-endif这种结构来对同一个文件的module定义不同的module-name。比如文件a.v的内容如下:
1 `ifdef FPGA1 2 module v_fpga1 ( 3 4 `elsif FPGA2 5 module v_fpga2 ( 6 7 `elsif FPGA3 8 module v_fpga3 ( 9 10 `else 11 module v ( 12 `endif
那么在文件列表里就会是下面这种结构:
1 fpga1_def.v 2 a.v 3 fpga1_undef.v 4 fpga2_def.v 5 a.v 6 fpga2_undef.v 7 ……
请注意文件列表处理脚本,有可能会有“去重”的处理。这个时候要去掉文件列表处理脚本的“去重”功能。
编译过mini-文件列表以后就可以开始真正的准备写testbench顶层模块了。
Define文件的维护
我们在搭建testbench过程中的interface、env、svtb等可能需要xmr(cross module reference)访问信号,这时候维护一个公共的define文件很重要。
该define文件中应该包括:
1 各个主要模块的xmr路径define ,记得按照ASIC/ FPGA/模块级 来分别区分define 2 地址空间上模型数组的路径。比如dram模型里数组的xmr路径、sram里memory数组的xmr路径 3 共享空间的部分地址的define,比如我们的软件打印的实现所用到的共享空间的define 4 Dram基本define
共享空间
SoC项目Testbench中的“共享空间”,是指的软件(嵌入式C程序)和Testbench(SV程序)都可以看到的空间。一般来说Testbench可以看到所有的内容,而软件只能看到CPU地址空间(寄存器、SRAM、ROM、Dram、外部IO空间等)。
共享空间需要的地址范围不算小(可能需要几十KB,所以一般是放在CPU可见的SRAM和Dram里),对于ISS会有所不同(后面会说明)。
公共函数的维护
项目上大家都可能使用到的函数即为“公共函数”。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对CPU地址空间的访问(我们是xmr_read_mem和xmr_write_mem)。以及基于这几个函数(task)实现的文件存取等函数。
在实现xmr_read_mem和xmr_write_mem task(或function)的时候,主要模型数组的宽度会导致根据模型数组下标访问的地址的不同。比如,加入位宽是128bit,那么一个memory就对应着4个32bit的word。----- 各个项目会有所不同。
另外,对于Dram的处理是最复杂的,尤其是Dram是支持bank地址和Row地址 remap的,所以要特别注意remap时候的 地址和bank信号、row地址信号的对应关系。-----这个工作是可以继承前面项目的。
Xmr函数需要考虑“用SRAMC或者AXI_SLV_VIP替换DDRC”情况下的实现。
简单说一下vip_slave_write32函数的实现。 这个函数调的底层函数是:
env.axi_slave_subenv.do_write32(addr, data);
但是该函数在tb其他组件可能看不到,但是program可以看到。所以在program里做一个函数来调底层的env.axi_slave_subenv.do_write32,
然后把program的这个do_write32用DPI export出去。
在tb上维护一个xmr.c的c程序,里面实现vip_slave_write32。在xmr_wr_mem32里调用的就是这个vip_slave_write32。
使用xmr_wr_mem32 和 xmr_rd_mem32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
1 装入初始化程序 --- 一级bootloader要装入到rom中,应用程序要装入到dram中。使用xmr_wr_mem32可以直接以访问cpu地址的形式来写入程序。 2 把激励数据灌入dram中,让被测模块从dram中取激励数据。或者从内存中读取成片的数据用来做比对(比如解码解完了一帧,从内存中一次性把整帧的yuv解压缩完的数据读出来)。
这里可以使用上面装程序类似的方法来实现。也可以利用xmr_rd_mem32和xmr_wr_mem32来实现一个通用的task。
把指定文件写入到内存中作为激励数据: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就是用fscanf来读取文件中的一行数据,然后判断字符串的长度,从而得到输入文件一行几个byte,然后根据一行几个byte来装入到dram中。
Testbench顶层文件
我们基于mini-文件列表来做Testbench顶层文件,是为了加速编译速度。
Testbench顶层最主要的是例化DUT的顶层。Emacs用户做集成很容易;我是VI用户,稍微麻烦一些,使用vi的替换功能也可以比较快的集成起来:
1)
把顶层模块的input output inout端口声明部分copy出来,把input-outpput-inout替换成“wire”,来实现信号的声明。个别信号,系统输入信号、系统reset信号需要改成reg,并产生reg信号的激励。 时钟的产生建议使用一个module来产生,目的是为了让代码简洁清晰一些。
2)
Copy一份wire声明的部分,然后处理成DUT的集成。
1 s/\s*\[\d\+:\d\+\]// 去掉位宽声明 2 wire [1:0] A; à wire A; 3 s/wire\s\+// 去掉wire声明 4 wire A; à A; 5 s/\(\w\+\)/.\1(\1)/ 产生集成 6 A; à .A(A);
3)
处理一下模块名声明例化和分号。
.A(A); à .A(A),
给顶层信号加pullup pulldown,一般来说顶层信号都要加pulldown,个别信号需要加pullup.总之是不希望让TB引入X状态。如果不知道哪些加pulldown pullup,至少要对 测试模式输入pin(TEST)、CPU Jtag口、初始化要读取的PAD状态或者标识PIN加入合适的pullup或者pulldown。
例化interface和program:
Program通常就是简单例化SV的组件(比如VMM下的env),以及include每个testcase所不同的处理部分。
在每个test.sv里通常是实现随机变量的扩展类。
要注意Program如果结束的话,那么仿真也会结束,所以注意控制program的结束时间。
例化基本仿真模型。最主要的是Dram模型了。请注意,Dram模型的例化最好用define处理好,因为Dram有可能要做4bit 8bit 16bit等几种情况,不同大小、不同位宽的dram的地址信号宽度不同,外挂的片数也不同,这里集成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Dump波形的实现机制:
Dump波形的原则是“是否dump、修改dump的起始时间、修改dump的层次都不需要重新编译”。前两个要借助仿真的运行参数来控制,后一个使用verdi的pli。
通常Testbench顶层文件都比较复杂,建议多使用Include文件的方式维护,这样代码可读性较强。而且顶层文件里通常有比较多的ifdef-elsif-else-endif的编译结构,代码太复杂的话,可能有一些笔误造成的编译错误。
Include前面准备好的公共函数文件和公共define文件。
程序初始化load代码。SoC项目需要嵌入式软件代码,包括一级boot和Dram里的应用程序。这两段程序代码都需要load到对应的存储介质中去。这个load工作可以使用基于xmr_write_mem函数构造的写文件函数比较简单的实现。------具体实现前面已经贴过了。
至此,testbench顶层基本完成。
初步debug设计和环境
顶层testbench写好以后,编译通过后,dump整体波形,可以看一下各个模块端口上是否有高阻Z,有的话说明可能有漏接的内部信号,尤其是主总线上的各个master口和slave口的连接。
检查CPU PAD ROM控制器 SRAM控制器等初始化需要的基本模块是否有时钟和reset。如果没有的话,说明根据外部输入系统时钟和系统reset产生的基本模块的时钟和reset有问题。
一级Bootloader
一级bootloader是为了做初始化的,系统实际使用的bootloader是比较复杂的,牵扯到外部存储介质上的参数搬运和配置。仿真用的一级bootloader要尽量的简单,因为一级bootloader所有的仿真都要用,这一步要是慢了会浪费时间。------- 当然,使用ISS的话,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但是一样也要求初始化要尽量的快速。
我个人建议仿真bootloader里就只设计如下几个步骤:
1 系统上电初始配置 2 初始化pll至目标频率(如果系统pll默认频率就是目标频率,那么这一步就省略) 3 配置核心模块时钟频率以及切时钟,对必要模块进行软件reset 4 内存控制器初始化 5 Remap到内存中准备执行内存中的应用程序。 ------ 一般汇编实现
最基本的函数是对CPU空间的访问处理函数:
1 #define SETREG32(reg,val) (*((volatile unsigned int *) (reg)) = ((unsigned int) (val))) 2 #define GETREG32(reg) (*((volatile unsigned int *) (reg)))
reg是寄存器地址,val是要配置的数值。 Volatile保证直接操作到内存。
应用程序代码
应用程序代码里也要做一些初始化,主要是非核心模块的时钟配置以及非核心模块的软件复位操作。
如果使用ISS的话,由于没有一级bootloader,所以要把一级bootloader的代码功能在应用程序初始化中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ISS的时候,使能cache可能导致ISS行为异常。可以在cache使能的位置使用ifdef ISS。汇编代码中是:
1 IF 2 ( EF: ARM_ISS) 3 NOP 4 NOP 5 ELSE 6 Cache-operation 7 ENDIF
汇编代码中include define文件是:
GET define.s (注意不能顶头写!)
然后构造一个极简单的应用程序。一般就是访问一下ddr、sram、寄存器和打印。
endsim()是结束仿真函数,如果希望让软件控制什么时候结束仿真,那么就可以在软件中的合适位置调用该函数。 函数的实现是利用共享空间,软件写入到共享空间指定位置一个标志,然后svtb中while(1)的去采样该标记就可以了。
实现嵌入式代码在仿真平台上的打印
软件代码里相对复杂一些的是“printf”的实现。
重点是使用软件和testbench都能看得到的地方来存放要打印的内容。
然后testbench里while(1)的根据“打印使能”、“打印开始”、“打印结束”标志来把内容$write出来。
软件和Testbench都可以看到Sram空间(一级bootloader用来做数据存放和堆栈的sram)。注意bootloader的scatter文件里不要让stack-top覆盖了这部分空间。
Printf与实际C的printf的实现机制是一样的,都是利用“不定个数参数的函数”(实现机理:因为参数是从右向左压栈,所以最开始的那个参数在最接近栈顶的位置,这个参数在栈中的位置编译器可以知道)。
Debug整体环境
至此,整个环境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
结合一级bootloader和简单的应用程序代码可以debug系统初始化流程和整体环境。
通常这里会有一些集成、以及总线访问的小bug。
ISS替换
为了加速编译和仿真速度,我们使用ISS来替换CPU-IP。
ISS一些C程序代码。提前把这些代码编译成.so文件,然后编译的时候就不用编译ISS了,链接的时候link进来就可以用了。
使用ISS的优势:
1 可以dummy掉CPU-IP的代码 2 不需要一级bootloader 3 执行软件很快 4 Testcase依然可以基于嵌入式c程序来写 5 模块级的testcase也可以用C实现
ISS外面包一个AXI的wrapper,把这个模块例化到testbench顶层。Force到cpu的data总线的AXI口上(如果是Arm9的话,是AHB总线)。
IO访问的task文件要include到testbench顶层中去。对于寄存器空间的IO访问,需要产生正常的时序;而对于内存空间的访问,可以调用前面介绍的xmr_wr_mem32和xmr_rd_mem32函数来加速。
ISS可能和CPU-IP不是同一个类型的CPU,这里要注意编译软件代码的时候需要加—cpu的区分,甚至可能导致软件代码的编译器都不同。这些不同可以体现在run_sim脚本里。
每个项目的CPU地址可见空间可能不同,需要注意ISS的空间配置文件的内容要根据项目的不同而不同。IO访问的task里的地址访问也会有所不同。
ISS下共享空间与实际CPU_IP不同,像实现打印这种功能,可以不必使用CPU地址空间。这是因为ISS的wrapper是testbench的一部分,可以直接在testbench上实现一个大数组来作为“共享空间”,这样更简单直观。
DDRC的替换
系统起来以后,我们可能需要替换掉DDRC。一般有两种情况:
1)
使用SLAVE_VIP替换DDRC,目的是为了随机控制slave的latency。实现模块访存的异常情况。------ 一般要结合ISS使用,因为没必要把应用代码初始化到slave-vip中。Slave-vip的读写可能会比较慢,对于大数据量的写入行为,仿真可以明显感觉到停顿。
把内部端口和slave-vip对应上:建议使用macro,方便阅读和简化代码。
2)
使用一个更为简单的Slave(SRAMC)来替换DDRC。目的是为了快速初始化(不用配寄存器做初始化),加快编译和仿真速度。
SRAMC不是class,而是一个module。把它例化在顶层TB里,与上面的Slave-VIP一样也需要和内部端口对应上。
SLAVE_VIP和SRAMC都是参数化设计,可以方便的修改数据宽度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