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有感--人生选择、妇女地位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执导、阿米尔·汗、萨卡诗·泰瓦、桑亚·玛荷塔、法缇玛·萨那·纱卡领衔主演的印度电影。
该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引用自百度百科

故事背景

如果是在中国,或是在其他较为开放的西方国家,这个故事的发生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印度——这个女性地位及其低下,男性权利无限膨胀的国度——那么它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同时,印度的体育水平在国际赛事中并不突出,这使得电影女主角吉塔的成就更具分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部影片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人物与故事

1.马哈维亚·辛格·珀尕

电影的主角,是印度摔跤冠军,迫于生计放弃了摔跤生涯,没能为自己的祖国赢得一块世界金牌。于是希望自己能有儿子为自己实现梦想,但他却只有四个女儿。无意中发现女儿的摔跤才能后,决定训练女儿成为摔跤手。这位父亲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打破陈规的角色,不理会世俗,一心追求理想,让女儿走上摔跤手的道路。身为父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发现孩子的才能,并正确地培养。但另一方面,他仍然存在男权至上的观念,认为女儿必须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事实是在影片前期,他对女儿们的训练确实是强迫性的。

2.吉塔

马哈维亚的大女儿,有很高的摔跤天赋,被父亲强迫学习摔跤,并剪短头发。起初很抵触父亲对自己和妹妹的训练,但受到堂姐出嫁时的一番话改变了吉塔的看法

以女儿身降生的一刻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终日操持家务。待到她二八年华便要嫁为人妇。至少你们的父亲把你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他为你们挡风遮雨,就是为了让你们能有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

吉塔明白了,父亲这样做是给予了自己选择的权利,于是选择努力训练,取得了全国冠军。在体育学校训练时出现一段时间的迷失自我,后来及时矫正,赢得了一枚金牌。吉塔具有很坚强的意志力,不畏惧挑战的勇气,赢得胜利的决心,她抓住了父亲给予自己的机会,选择了自己的人生。

3.巴比塔

马哈维亚的二女儿,与姐姐一起受到父亲训练,在姐姐与父亲发生矛盾时,是关键的沟通桥梁,信任父亲,崇拜姐姐。在真实故事中,她为印度赢得一枚银牌。

4.大侄子

马哈维亚的侄子,吉塔和巴比塔的哥哥,同时是两个女孩的陪练,影片中一个很讨喜的角色。

两点感想

关于人生的选择

影片中充满了选择:马哈维亚选择糊口的生计放弃了摔跤;吉塔选择了努力训练成为摔跤手;吉塔在初次摔跤时选择了最强壮的对手;吉塔在体育学院选择了放纵;吉塔在比赛失利后选择了重新振作……这些选择带来了不同的结果:马哈维亚失去了赢得金牌的机会;吉塔不必再遭受印度普通女子不幸的命运;吉塔赢得了尊重;吉塔在比赛中连连失利;吉塔最终赢得金牌。同样的,我们,我们的人生中也面临着许多的选择,面对艰难的生活,我们会不会选择理想?面对辛苦的锻炼,我们会不会选择放弃?简单和挑战,我们有没有选择挑战的勇气?面对利益和诱惑,我们能不能坚定自我?在最低谷时,我们是选择振作还是沉沦?这部影片给了我们一些提示。

关于妇女权利、地位

前文提到,印度是一个极端男权的国家,妇女在这个国家是没有什么权利的。而女性争取社会地位,也是这部影片要反映的一个内容。马哈维亚在影片中其实仍然是一个在家庭中权利至上的角色,但他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认为女孩也可以做到男孩子能做的事,所以他让女孩们去摔跤,即使这是用强权去强迫的事情,但在印度这样的背景之下,有这种价值一致的想法,无疑是一种进步。女孩们最终在父亲的这一思想下获得了选择权,选择了自己更优秀的人生。
其实在影片中最具有平权思想的一个人,是大侄子。他认为当女孩的陪练并不丢人,他以吉塔为骄傲,他与妹妹们的相处并没有高高在上的表现,他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两个女孩的选择。这个人不起眼,却有着我认为正确的所谓平权思想。

花絮

阿米尔汗

作为电影主演兼制片人,阿米尔·汗在片中饰演角色时间跨度长达30年,经历该角色19岁、29岁和55岁三个年龄段。阿米尔·汗先是完成了角色19岁的青年戏份;随后在短时间内增肥28公斤,以演出该角色55岁时发福的状态,此时阿米尔·汗的体重已达到了97公斤。最后为了贴合该角色29岁摔跤手生涯黄金时期的体型,阿米尔·汗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不仅减掉了25公斤的赘肉,更学习摔跤技巧,练出了拥有八块腹肌的魔鬼身材。

--百度百科

这样的演员才能称之为演员嘛。

 posted on 2017-09-09 21:06  高天0.0  阅读(467)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