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客(请勿点开)
第一部分: 结缘计算机
首先谈一下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从一开始进入大学,我学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但是经过一个学期都学习之后,我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数学我感觉还是和高中一样,每个学期要考试四次,而且感觉写作业就像在刷题,根本这样下去我不可能提升专业素质和技能。至于就业,我感觉到了前途渺茫,不是考研就是当老师。越学越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所以我果断地转了方向,那就是软件工程。我是从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开始学习软件的,到现在为止,正式接触编程已经有一年半了。为什么当时选软件工程呢?我觉得当时最初都想法就是好找工作,如果学习软件的话就业的时候容易一点,因为这个行业需要太多的人了,市场需求很大。我也知道学的人很多,竞争肯定也很大,但是我想学得好的话总会有人要的。综合衡量,我觉得还是软件工程适合我,再说有个老舅是做软件的,以后实在不行,还是有个人带的。记得第二个学期刚刚转入软件班的时候,课程根本听不懂,尤其是C语言,因为没有基础,然后开始就讲链表了,那时候学得很难受,但是到了两三周后,发现慢慢能够听懂了,但是写不出来,所以自己就利用课余时间补习前面都C语言基础,慢慢琢磨发现还是很有趣的,以前怀疑游戏啊什么的怎么做出来的,学了一个学期后,慢慢明白了,我们的工作就是做这些东西,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东西,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次,谈一下我最喜欢都领域。大一转眼就学完了,发现编程提高了一点点,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一门语言,我对编程没有那么敏感了,可能是变难了都缘故吧。所以,我琢磨着要不要学习一下其他的东西,要不然靠学校学的这些东西,我真的没有底是否以后能找到一个好一点都工作。刚好大概是在大二第一个学期期中都时候把,有外面的培训机构的老师过来招生,说培训了以后包就业,然后被这句话打动了。去机构听了两堂课后,就报名学习了,我学的是Linux运维和开发。因为这个方向编程编的少一点,而且我可以从头开始学起。就到现在,我也还在学这个,感觉做后台开发应该是我以后都发展方向,我是真的不想也不喜欢编程,但是我也一直在慢慢培养兴趣,像写shell脚本一样都要编程,一样都要思考。所以我一直在慢慢克服,但是因为我培训学的是后台运维开发,所以大三选专业都时候我选的是数据库方向,因为与我培训所学的可以相互补充。要说到擅长都领域,现在说我想还拿不出手,但是我相信,毕业后,后者是再过三五年,总有擅长都领域,如数据库啊,基于Linux系统相关的一些东西啊,如集群、架构、监控啊什么的,还有python开发啊。反正我以后就想从事后台相关都工作。如运维开发工程师啊,DBA啊,甚至数据分析师啊。因为我认为以后肯定是人工智能的天下,什么都离不开数据,所以我现在在学习python,以后可以慢慢向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这个方向发展,我觉得又可以向我的‘老本行’数学发起挑战了。
第二部分:在计算机系里学习
首先谈下对大学生活的看法,在我以前看了大学生活是美好,欢乐,自由的。但是当我上了大学两年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是以前想象的那样。大一还好,玩得多,学倒是没有学什么。大二感觉不同了,出去的少了,大部分时间都培训去了,大二下学期就练车去了,可惜现在驾照还没有到手。至于校园里面都一些活动,参加的少,我记得唯一一次就是校运会,参加了一个集体项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无奈)。只怪自己不主动吧,一些有趣的演会还去看一下,但是一些演讲啊什么的去的少了,都变得要拿学分啊,才去一下,签个到。当然要看演讲什么东西了,如果谈到感兴趣都东西,肯定会认真都听一下,其他那真的是为了学分去的。我就觉得大学这种学分制还是有点不妥,太现实了,失去了那种味道,真的,什么东西在大学校园里加上了学分这顶帽子,感觉都会变味。我其实是挺反感都,尤其是大一,什么上课啊,还有集会的时候,都要签个到什么的,感觉还是被束缚了一样,有点不自由。我觉得国外的教育好一点。
其次,谈下中国的老师和学习。我觉得中国的应试教育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像科举制很早以前就有了,人们要当官,只能通过考试进行选拔,我觉得现代社会文化要有,但是还是真正的要有实力。至于中国老师和学校,我觉得像国外学习好的方法经验是可以的,但是想要完全照搬国外的,把国外的教育模式拿到中国来,都是不现实的,这个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慢慢改进。
另外,说一下到现在为止写的代码。其实谈到这个的时候,很惭愧,感觉差不多两年下来,什么东西都没学到。也没写什么太多都代码。感觉编程编的最多的时候就是上数据结构时候,大二第一个学期,开始学数据结构,然后努力的听讲,课下花大量时间coding,一开始看不懂,后面跟着敲,再后面自己慢慢对着看,慢慢理解,到最后不仅能够理解看懂,还能够不看以前的,重新写出全新的代码,我觉得我花了不下10遍,没有10遍应该也有八遍。就这样,感觉数据结构这门课对我来说编程还是编的最多的。至于写的最复杂都的项目,这个除了实训,我自己就没有写过。但是最近开学这两三周,自己在自学python的flask框架。自己对照着视频看,然后跟着敲代码,最后,在开学第一周,直到昨天,我跟着视频里面的老师写出了我的第一个(算是)项目吧。就是一个登录,注册,提交评论的东西,就是一个问答平台,用到了数据库,是一个动态的网页。感觉还是可以,但是还需要进行项目总结。
科班出身和北大青鸟的区别:我认为科班出身的有专业基础,像北大青鸟,如果高中生不读大学,就培训Java,出去工作虽然能够找到,但是和大学专业学计算机专业都学生是不能够比的,大学学的大部分是理论,原理,但是这些基础的东西,是作为这个行业必不可少的。
当程序员不像开车,不是你花一年时间,考个驾照,你就可以去当的士司机。在计算机这个行业,没有八到十年的经验和经历,是很难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的。我觉得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学生,与其他像北大青鸟的学生比,肯定专业素养啊什么的强多了。再说这些学校学的原理,其实以后越往高层走,这些东西就显得额外的重要。
再谈下培训班,大学教育和MOOC。
就我而言,我认为大学教育还是占主流的,大学是一个平台,不仅仅学专业技能,还学一些其他的东西,我们个个方面都能够得到锻炼。至于培训班,我认为报一个培训班还是可以的,大学东西学的杂,你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方向去培训,专攻这个方向,以后可以从事这个方向,再说培训班是包就业的。所以可以多一次就业的机会和选择。我认为培训机构是大学和社会的桥梁,学的不是大学里面那些多的理论,相反,它主要是为了打造企业需求的人才,这样会更加注重实际操作一点。而且我认为培训可以使你少走一些弯路,毕竟有老师指导什么的,只是多花一点时间,钱去换一条捷径而已。这个还是要看自己的想法。至于慕课,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都是网上学习吗。这种新型的体系很奇特,不同于我们在教室上课,可以随时听,只要有网络就行,我们还可以对比网上的课谁讲得好,就去听谁的课程。我觉得将学校学的与MOOC上的综合起来学就更好了(如果有时间的话)
最后谈下大学的数学,如线性代数,概率论什么的。
为什么要学这么多数学,其实,我小学大概六年级的时候就喜欢数学,一直到高三,热情从未衰减。但是到了大学好,不仅感觉大学里的数学很难学,如微积分啊什么的。就我认为,大学学了这么多数学,如果硬要和计算机扯上关系,那就是培养了我们的思维吧,真的,数学是最锻炼一个人的思维都的,但是我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却感觉自己的思维也就那样(哈哈)。其实,我认为如果你以后不从事算法这方面的研究,我感觉还是没有必要太过注重这些大学的数学只是,不说初中,我觉得就我们高中学的数学知识就已经非常够用了。相反,我更注重语文,英语这方面的学习,因为这对看文档,写文档还有其他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说还有其他的关系,我能想到的就是其他专业,如数学专业学了这些数学课程,考研的时候,如果考的是计算机相关方面的研究生,那么,数学就和计算机有关系了,是吧(哈哈)
第三部分: 未来规划
首先,谈谈以后我想从事的职业,毕业了先想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我的专业学的是数据库,以后可以做DBA,但是我也知道一开始不可能就让你去做DBA,所以我觉得还是想在某个大公司里做后台运维开发,以后有工作经验了,在转到DBA。然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向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这方面走,最好是自己成立一家公司(性质不明)。我最想去的就是深圳,因为那里是程序员的天堂,再说国内有两个大公司都在那里。最想从事的职业就是金融行业,感觉有‘钱’途,当然不能够为了钱去找工作,我们应该有更高的情怀,不能仅仅为了钱是吧,我就觉得金融这方面,怎么说,就好(good,nice,wonderful,fantastic)
其次,谈下计划吧,总之,计划赶不上变化,感觉前面几个学期定的计划都没怎么实现,弄得我不想在做计划了。但是,没有计划又是不行的。还是说下吧。计划还是要有的,万一都完成了呢是吧。计划就是吧本专业(数据库)学好的同时,扩展一下其他的知识技能,前面已经说了,但是,更重要的是人格啊,品质啊什么的培养,还要一定要多丰富自己其他方面的知识,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最后,谈下实习,还有一年多,就实习了,我肯定是希望在企业实习。虽然没有实习经验,但是我相信我有一颗不服输的决心,实习经验固然重要,但是有积极的斗志和信心定能胜过经验,再说,每个人不是刚出去就有实习经验的,都是慢慢学习,培养起来的。
还是尽量的加油,努力吧!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新的开始新希望,
新的一天新阳光,
让我们播下新的梦想,
开始新的追求,
翻开新的一页,
写下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