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阅读和思考
(修改的地方已用双分割线分开。)
问题1:关于当初
---------------------------------------------------------------------------------------------------------------------
"与其两个半瓶水,不如一个满瓶水。这个道理用在读书上就是说,一本好书读两次要胜过两本好书各读一次。要是大学能重新来过一次,我会少读一些书,多读透一些书,这可能是我觉得当年猛读书的唯一遗憾。" --博客C[1]
---------------------------------------------------------------------------------------------------------------------
决定:
回想2015年高考结束,填志愿期间,根据往年各大高校的分数排名,我觉得我的分数比往年的华科录取线高不了多少,于是选专业也没敢选学校的什么王牌专业,鉴于以前了解到一些关于计算机类的知识,带着对计算机的兴趣,我把软件工程放在了我的专业意愿。其实想去
学习方式:
书不在于读的数量,在于你是否真正的掌握了书中的知识,就想编程语言,语言种类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你学的深度,是否可以达到精通。
从大一到大三,我的学习方式也在调整,开始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也慢慢学习专业其他相关知识,从前端到后台,学过C,JAVA,学的途中伴着知乎大佬推荐的书《疯狂Java讲义》和网上一搜一大把的培训视频,边学边敲代码。个人觉得学到的知识最好结合实际项目,这样掌握的更好,当真正学通一门语言,其他语言也就不用花很多时间。
做过的项目:
大一的C语言实现贪吃蛇,大二的Javaweb网上班级管理系统及操作系统geekos的研究,暑期实践的C++语言实现的MFC程序,大三的商城系统。
最复杂的项目应当是商城系统,它是由我们一个小组完成的,让我们充分的把所学的Java知识全部串起来,从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后台实现,功能分解到具体实现,编码以及测试运行。这需要团队的合作以及明确分工。我是负责部分功能代码,其中最难实现的应该是支付功能实现,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应该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总之自学能力还是要强,不是所有问题都有前人解答了。
问题2:关于未来
-----------------------------------------------------------------------------------------------------------------------
"兴趣是我全身心工作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博客A[2]。
------------------------------------------------------------------------------------------------------------------------
目前准备考研。
对于未来:同为计算机行业的学生,目前,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或读研,或工作,或出国,每个人的优缺点也不一样,我身边的同学有擅长画画,偏美工方面,有习惯半夜撸代码爱好的大神,有喜欢游戏设计,以后想做游戏类工作的同学,而就我而言,我本人不怎么爱玩游戏,空间感挺差,所以就不会有游戏方面的打算。目前结合自身情况就已掌握的C与Java,我是更倾向于Java,简单好用,有强大的API支持,所以给自己的定位是以后工作先从Java程序师开始。
有一句话说:越早的确定方向就离成功越近。
是啊,当你在迷茫时,成功的人已经朝他的方向又迈了一大步。无论做什么决定,遵从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那是你需要花很长时间将要做的事情。如果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朝它前进!
问题3:关于当下
------------------------------------------------------------------------------------------------------------------------------
- 我做的这个职业,究竟包含哪些技术呢?
- 我所掌握的技术这个子集,在整个技术大系这个超集里面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 我究竟还没有掌握多少技术呢?
- 面试的时候会考哪些技术呢?
- 那么,开发是否也应该有这样的技术栈概览图呢? --博客 I[3]
------------------------------------------------------------------------------------------------------------------------------
软件工程,这四个字在我的专业课本子上陪了我三年多,如今真正思考我是否喜欢它,怎么说呢,有时候写代码会很开心,但有时候发现自己不会的时候也会感到沮丧,沮丧之后仍会学习。我能给出的官方回答是至少不讨厌它。
就我目前的技术或许还是个菜鸟。已经了解了C++,PYthon用于图像处理,掌握了Java基础,还要多看看大神的博客更深入学习Java。
离成为一格合格的当前本科毕业生,还差很多吧,代码量太少,做的项目不够。
还有一年多时间,多看书,多写代码,算法题多刷,努力提升自己吧。
----------------------------------------------------------------------------------------------
代码量化目标:1.每天刷LeetCode算法题5道,课少的话可加量,视当天课程多少而定。
2.现在开始自己练习从零开始利用API写小项目,从需求设计到前端页面,功能实现及测试,认真完成每个过程。
---------------------------------------------------------------------------------------------
问题4:关于课程
----------------------------------------------------------------------------------------------------------
一、为什么读大学
二、大学应该学什么
三、大学学到了什么 --博客E[4]
----------------------------------------------------------------------------------------------------------
印象深刻的课程就是操作系统,授课老师是苏曙光。为什么印象深刻呢,大概是因为苏老师讲课方式吧,会随时在课堂上点人回答问题,让走神玩手机不听课的人开始紧张和思考,或许还能增加听课率,这我不知道了。反正是无论听不听课,都知道这是个重点。印象也会深刻一点。听得云里雾里的人也能在被灌输了一堆纯理论之后恍然大悟,学会掌握知识点的运用(这大概说的就是我了),很多知识点我需要带着问题才能更好的掌握。这大概就是有的老师的授课方式会很对你的胃口。
科班出身与速成的培训班区别:
科班出身都接受过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游戏设计等一系列的专业课,当然这些都是纯理论,但有了理论才能更好的造轮子,当你运行某一个程序却不知道它底层的运行原理,内存分配占用,那写出来的代码怎么优化。至少科班出身的比速成培训班思维不一样。
速成培训班的学员可能代码能力就比较强,然而理论知识可能懂得比较少。
问题5:关于师生
---------------------------------------------------------------------------------------------------------------------
“物理学家赫曼,提出了师生关系是共生关系的观点,认为这种共生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师生是互惠双赢的关系,但是双方的付出和获益的程度可能有差别,不是均等的。” --博客O
---------------------------------------------------------------------------------------------------------------------
期望的师生关系:朋友
物理学家赫曼,提出了师生关系是共生关系的观点,认为这种共生关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师生是互惠双赢的关系,但是双方的付出和获益的程度可能有差别,不是均等的。然而我个人更倾向于把老师当朋友,因为老师是学生除父母外第二个人生导师,有时候相互间的沟通很重要。若一个老师能以身作则教导每一个学生,那学生也会敬仰老师并得到学习。当学生遇到问题,也会积极向老师求助。对于大学的师生关系,不止是生活上的导师,更多的是人生方向的导师。
--------------------------------------------------------------------------------------------------
引用链接:
[1]: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2960/
[2]: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733/
[3]:https://www.cnblogs.com/unruledboy/p/DevCareer.html
[4]:https://www.cnblogs.com/geniusalex/p/4928713.html
[5]: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1100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