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两年:再谈开发人员的“职业规划”
这两天空虚,感觉肚子里有苦水,吐啊吐的,居然越发的难受。跟老大聊,老大指出一些缺点,然后感觉“大概是自己技艺不精,学习乏力”,导致了对自己的失望与懈怠。跟身边人聊,家长里短、云浓风黑,然后感觉“大概是生活琐事过多,应接不暇”,导致了自己的不满与愤怒。猛的一瞬间意识到,原来是因为工作迷失了方向:工作满两年,正在这个合同续约与展望的时刻,突觉得编程的前景不过是“技术/架构”、“技术/产品”,“技术/项目管理”的几条路子,但现如今,自己居然对其中任何一个解决方案都不满意了!
将近一年前,我发了篇博文:周末闲谈:IT人的成长(职业规划?),一年前自己的见解居然与现在自己的看法有了些差异!这样折叠起时间轴进行自我对比,发现是何等的有趣!
在意气风发的年龄,人总能说出很多出于“道德层面”的话语,例如“职业操守”等。若干时间后,尤其“有幸”经历这样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后,发觉“职业操守”在“企业利益”面前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市场的行为就应该由市场去调节,靠道德是要“崩盘”的!
我现在所坚守的是“契约关系”,也便是基于“法律”、“合同”的“信托责任”,而不是基于“感情”、“道德”,因为感情用事是要坏事情滴,甚至不利于公司的人力管理!
还记得刚入公司的时候,老刘(一位工作了十多年的大神)曾反复教导我们,不要把公司当家。我现在的理解是,不对公司投入过多的感情,适而会让自己少投入很多的“恨”。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反之,淡定如水、涟漪自平。
是的,一年前我投入了很多的感情,一年来我逐渐放平了心态,以一颗“螺丝钉”的视角大量公司里的一切“人”和“事”,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之外,基本不闻不问。人微言轻,问又奈何?
我常告诫身边人,越是长久的事物,越是“平淡、平凡”;但凡“轰轰烈烈”的爱,必将“不了了之”的收场。我看《金婚》(某热播电视剧),我看《潜伏》(某热播电视剧),皆不过如此。爱得赤城、恨则入骨!
对待公司,对待团队,是一种深沉的契约关系,当“正当”需要我的时候,誓当义无反顾;当“随意”瞎指挥的时候,还是要据理婉拒,否则,时间长了,这深沉的可能就不是契约责任了,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满,那不终止合同关系比终止了还惨!
我的看法是,要能认识到是非功过,要有些理论基础,帮助自己分析遇到的人和事。比如,懂得一些项目管理的知识,你就明白“需求变更”是项目开发的大忌(或者说最大的项目风险),那么就会在你的产品经理甚至项目经理随意变动需求的时候,反复强调、不断申明,“需求”必须是明确的,并且是可控的(不能随意变),否则,很难做,或者做死人!这一点上,最近看到的这篇博文开发人员漂亮的代码vs漂亮的界面(试用期不得不注意的问题)挺能说明问题,因为需求不清,导致需求变更,导致劳财伤命。
小公司的问题应该是最多的,也是某种意义上说,最能让一个人成长的原因。品牌机上的螺丝钉,功能肯定比不过山寨机,虽然价格相同、甚至还有过之。正是这些让人诟病的问题,锻炼了小公司里的人;他们不但会对系统通晓全局,还会想出各种招数解决实际问题。当然,系统的质量、稳定性、安全性等等肯定无法和大品牌的大规模协作生产的产品相比较。
从对技术“新”、“奇”、“特”的一味追捧,到对稳定系统、成熟产品的理性认识,以及多次探讨“业务”与“技术”的关系之后(如为什么对企业来说,业务比技术重要的多),人终究要变得如产品一样成熟起来。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恰当的技术!
我想告诫学弟、学妹们,当你们在小公司打工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自身技术能力的培养,切不可妄图通过工龄等方式谋得稳定工作。而那些在大公司奋斗的人,大概要多花些时间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职业上多听从上司、领导的安排、调配,应该会走得比较顺畅(大公司通常有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
难道人的工作不是在小公司里的“疲于奔命”,就是在大公司里的“平淡不堪”?偶尔希望生活与工作是个和谐的组合体关系,现在看来,胜任当前的工作还不行,还必须胜任未来的工作才行,休闲的生活大概是要为此付出代价了。
吐啊吐的,现在发觉心里总算平静了许多,原来是有这么些个话要说。没事还是要多写点带点技术性的文章,省得哪天又莫名空虚。易中天老师说:“人都是逼出来的”,怀才时间长了也是要生的。唉,又有了种想吐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