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理.理论学习

摘要:Perez 等用分类法组织分析已有本体, 归纳出5 个基本的建模元语(Modeling Primitives)。这些元语分别为:类/概念(classes/concepts) ,关系(relations) ,公理(axioms) ,函数(functions) 和实例(instances) 。类是相似术语所表达的概念的集合体,可以指任何事物,如工作描述、功能、行为、策略和推理过程等等。关系代表了在领域中概念之间的交互作用。形式上定义为n 维笛卡儿乘积的子集: R : C1 ×C2×⋯×Cn 。如:子类关系( subclass-of) 。基本的关系有4 种:part-o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07-30 13:30 心内求法 阅读(681)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计算机科学具有“实用主义”的色彩,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计算机科学界开始研究ontology。在这个领域中,ontology意味着事物及其范畴的形式分类系统,是概念体系的规范。因此,计算机科学家们有必要重新给ontology下定义。1991年,Neches,Fikes等将Ontology 定义为:“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定义”。1993年,格鲁伯(Gruber)定义:“ontology是概念体系的明确规范”(An ontology is an explicit specification of conceptualizati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07-12 10:37 心内求法 阅读(1580)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亚里士多德研究了人类认知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并把这样的研究叫做“形而上学”(metaphysics)。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存在”的范畴系统(system of categories),包含的范畴有:substance(实体), quality(质量),quantity(数量),relation(关系),action(行动),passion(感情),place(空间),time(时间)。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可以看作是ontology的起源。实际上,如前所述,ontology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分支。到了中世纪晚期,人们树立了符号(symbol)的概念,即认为事物的名称并不是事物本身,只不过是引用事物的词而已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07-05 10:53 心内求法 阅读(422)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ontology的解释是 "branch of metaphysics that deals with the nature of existence",即ontology是形而上学的分支,研究存在的本质,属于哲学(philosophy)范畴。从定义上可以看出,ontology不仅仅是事物,更是一种方法论体系。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ontology被译为“本体论”。本体论是对存在的本质 (nature of existence) 进行研究的科学,包括:什么是事物(things)?什么是本质(essence)?当事物发生改变时,本质是否仍然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07-05 10:51 心内求法 阅读(112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知识管理涉及到知识的识别、收集、组织、贡献等,这些都离不开对知识本质的研究。而ontology(本体论,知识本体)正是对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收集现有的对ontology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整理和说明。目录什么是ontology 本体论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中ontology的定义 知识本体的分类ontology建模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07-05 10:44 心内求法 阅读(192)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什么是元数据元数据(metadata)是从数据发展而来,同时作为数据的一种功能。元数据是“数据的数据”,是对数据的标识——我们通常通过一组属性或元素来描述特定的资源,而这些属性或元素就是该资源的元数据。典型的例子是图书馆的书目,就是一种元数据。书目包含作者、题名、出版日期、主题、存放架号等属性。对于每本指定的书,都会在书目中有上述属性值。这些数据值就是该书的“元数据”。元数据的层次分层管理是人们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思路。通常人们会将资源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分类,以便于管理。元数据可应用于不同层次,或者说,可以定义全局的元数据,也可以定义某一层次资源的元数据。比如上述书目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在“计算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06-25 15:15 心内求法 阅读(148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介绍推理的定义、推理的组成、推理的评判和推理的分类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2-04 09:43 心内求法 阅读(51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直言判断是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是简单判断的组合。 基本的复合判断包括假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负判断。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1-28 09:30 心内求法 阅读(98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根据复杂程度可以分为简单判断(直言判断,性质判断)和复合判断。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1-27 15:23 心内求法 阅读(1455)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在《面向对象是什么》中,说得过于抽象。看来要把问题说清楚,还得画图才行。前面说过,由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原因,所有的编程最终都会归结为数据结构和算法,二者一阴一阳,一静一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恰如太极图,映射了现实世界。如果用形式化的方式来表示,用圆圈表示数据,用方框表示过程,则计算的过程可以如下表示:对于过程,输入数据,处理后输出数据;对于数据,由过程产生,又输入新的过程。历史上曾经有过数据为主还是过程为主之争,似乎到现在也没有定论。在我看来,二者地位相等,不能厚此薄彼。随着问题的复杂化,上述的计算过程会变得相当复杂。于是人们研究出了“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来自屡试不爽的“模块思想”: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1-24 10:18 心内求法 阅读(314)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量”产生于属性的比较。“量”必须与“单位”成对出现才能表示特定的物理意义。概念的内涵反映概念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这种属性可以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度量的结果——序偶。序偶是成对出现的,比如大小,远近,快慢,冷热,等等。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序偶起到修饰性作用。针对不同的修饰对象,可以分为形容词和副词。如果把属性定义出一个公共的单位作为标准度量,则比较的结果可以称之为绝对度量,这就产生了数量。比如说某物5kg,是说其质量相当于5个标准质量单位。由此还可以看出,数量必须与“单位”成对出现才能表示特定的物理意义。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仅仅说某物的质量是5,这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特定的物体和特定的条件,单位可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1-15 09:09 心内求法 阅读(372)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名概念;动概念;组合概念;模式名概念表示存在;动概念表示关系,包括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相互作用关系等等。通常我们在进行系统分析的时候,会用“概念模型”表示名概念及其关系,用分析模型表示动概念的作用方式。概念组合可以产生新的概念,新概念的类别与组合的方式有关。只有这个组合的概念经常出现时,我们才会用一个新的名称为其命名。概念的组合方式也可能会重复出现。如果出现得比较频繁,我们也会为其命名。这种重复出现的组合方式(或者说概念之间的作用关系)叫做模式。关于概念的基础资料,请参考:什么是概念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操作: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集合论—逻辑的形式化 2006-11-16补充...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1-15 09:07 心内求法 阅读(52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概念的外延是一个集合。外延的集合指代的是概念。所以可以把集合论(包括集合的定义和运算)看作是逻辑的形式化表示。 1. 通过外延定义概念A={a,b,c} 。外延中的对象与概念的关系: a ∈ A 2. 通过内涵定义概念A={x|x 满足所有内涵的条件 } 3. 概念的运算首先约定:空概念 Æ ;论域 R :是逻辑运算的前提,是对概念进行运算和比较的范围。交 Ç (逻辑乘),并 È (逻辑加),差-(逻辑减),非 Ø (逻辑反) 概念的运算结果可以产生新的概念,表现为知识的创新。 4. 概念间的关系相容关系 A Ç B ¹ Æ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0-31 18:16 心内求法 阅读(77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概念的定义:用精炼的语句将概念的内涵提示出来 , 即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定义可以分为实质定义和词语定义。 划分:指以对象一定属性作标准,将一个属概念的外延分成若干种概念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是由母项、子项和根据三个部分构成。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外延愈大则内涵愈少;外延愈少则内涵俞多。概念的限制是指通过增加概念内涵而缩小其外延。概括则反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0-17 17:01 心内求法 阅读(5104)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概念的分类 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 0 , 1 , n ),可以把该概念分为零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零概念如“方的圆”,单独概念如 “ 中国 ” ,普遍概念如 “ 学生 ” 。 根据概念外延的性质(群体,非群体),可以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内所有分子在总体上所具有的属性,是该集合所具有的属性,而该集合内的分子不一定具有。如 “ 森林 ” 、 “ 书籍 ” 、 “ 中国人 ” ;非集合概念的每个分子都具有同一个属性如 “ 人 ” 、 “ 犯罪 ”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相对于普遍概念的内涵角度划分的,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一般说来集合概念前不可以用“所...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0-17 15:30 心内求法 阅读(3702) 评论(0) 推荐(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