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杂.杂七杂八

乱七八糟的东东
摘要:“科学”一词,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经过四百年的发展,科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信仰的人,都无异议地在学校里接受科学教育,以致于我们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并且把“是否科学”作为检验事物正确的标准。 其实“科学”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实证的方式,由实践对理论进行检验。科学的方法不受主观意志的影响,我们暂且称其为“心外求法”。这种实证的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靠性和实践性。 在科学产生以前,人类的知识来自宗教。通常僧侣和祭司是学识最渊博的智者。那是人们获取智慧的方式是通过渐修、顿悟等方式,通过内心的感悟来得到真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2-21 15:21 心内求法 阅读(1966) 评论(5) 推荐(3) 编辑
摘要:《Rootless Root:The Unix Koans of Master Foo》, 《Unix编程艺术》一书的附录D,原作者不详导言《无根的根》这部心传的收录集在西山纯净的空气中得以保存数十年,它的发现在学术圈中掀起轩然大波。这些出土文稿是否为早期 Unix 教义的新发现?抑或仅是后世高明的赝品?那些半神秘的人物,像尊者 Thompson、Ritchie 和 Mcllroy,是否以此发展出我们所处时代的教义?答案无法确知。各方争论均被收入那本经典之作,《编程之道》(The Tao of Programming)。但是《无根的根》在论调风格上都与那本 James 松散诗化的逸闻译作有显.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2-02-12 17:45 心内求法 阅读(1623)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我们所处宇宙由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三部分构成:“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即由普通的原子构成的一草一木、山河星月,仅占整个宇宙的4%,相当于金字塔顶的 那一块。下面的22%则为暗物质。这种物质由仍然未知的粒子构成,它们不参与电磁作用,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其和普通物质一样,参与引力作用,因此仍可能探 测到。作为塔基的74%,则由最为神秘的暗能量构成。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由于我们对其性质知之甚少,所以科学家还不清楚如何在实验室中验证其存在。惟 一的手段,仍然是通过天文观测这种间接手段来了解其奥秘。” ——《暗能量幽灵》 所谓“科学”,讲的是实证。也就是说,只能研究可观测的普通物质和普通能量。可是即使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8-01-01 16:17 心内求法 阅读(1458)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人的大脑有大约140亿个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与大约1千到1万其它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突触相连,每1立方厘米脑组织中有4千万个突触.每个突触内有2千多个小泡,每个小泡内有5千到1万个递质分子,通过生化反应,将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细胞。这种递质分子是如此之小(直径10nm,质量10^-18g),以至于分析其行为的时候不得不考虑量子效应。量子物理学家马基瑙在1984年阐明:“有些场,比如量子力学的概率场,既不具有能量也不涉及物质,而是介于‘信息’与质量能量之间的桥梁”,已故的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约翰.埃克尔斯爵士结合量子力学的研究成果得出如下结论: “神经细胞中的突触小泡完全可能被精神.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12-10 16:41 心内求法 阅读(25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编程之道》,[美]Geoffrey James, 这里是原文和小赵的翻译The Tao Of Programming编程之道Book 1 -- The Silent Void Book 2 -- The Ancient Masters Book 3 -- Design Book 4 -- Coding Book 5 -- Maintenance Book 6 -- Management Book 7 -- Corporate Wisdom Book 8 -- Hardware and Software Book 9 -- Epilogue第一篇 静寂的空宇 第二篇 古代的大师 第三篇 设计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7-06-25 13:30 心内求法 阅读(513) 评论(1) 推荐(0) 编辑
摘要:摘要: 网上从来都不缺少“做技术还是做管理”的争论,人们从各种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技术和管理,根本就是一回事。 阅读全文心内求法 2006-11-29 16:37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1-29 16:37 心内求法 阅读(21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在google的可怕之处一文中得到weidagang2046的指点,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只研究计算机如何理解人是不够的,实际上,在人和计算机共存的系统中,有四方面的关系要研究:人->机,机->人,机->机,人->人。其中前两者的交互层面的学科被成为人机界面(或称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反思我现在考虑的问题,即使不是背道而驰,至少也顾此失彼。全面考虑这四种关系,方可达到“制心一境”。weidagang2046先生一语惊醒梦中人:知识关联的价值还无法与人的关联的价值相比。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1-17 11:09 心内求法 阅读(21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转自:http://club.china.alibaba.com/FCKeditor/editor/fckeditor.html?InstanceName=body&Toolbar=Default汉语的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思维面广阔,在数学上由于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但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拼音文字较好,但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当然在论文和计算机语言是汉语和拼音文字并用了,汉语的伟大就在于兼容,你们看看在汉语的学术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0-26 10:48 心内求法 阅读(573)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信息趋同后,世界经济变为知识驱动,成为知识经济。 阅读全文
posted @ 2006-10-19 14:57 心内求法 阅读(456) 评论(0) 推荐(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