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今天也很高兴
昨天下午去见了武汉博文的美女帅哥们, 同时还见到了TerryLee和一个.NET新书的作者蜡笔小王。 新书有不少有所启发的东东, 比纯粹介绍设计模式,我个人感觉意义大一些; 当然还有AnyTao啦, 不过对于我来说不是新面孔,就不说了。有几个体会:
一个是现在的技术圈子真是藏龙卧虎, 当然我不是假谦虚, 我的意思是, 至少我们会的那点东西, 往往其它人也掌握, 而能够表达出来, 对于像我这样一写文章我自己看着都晕乎的人看来, 真是非常难得。 所以呢, 千万不要高看自己, 而是要不断的学习。
第二是, 我多见AnyTao一面, 就多佩服他一分, 主要是他的境界比我要高多啦, 无论是对别人, 还是对自己的处理方式都很好。 TerryLee交流还不够, 就不能拍马屁了, 不过我有预感, 也一定能让我学到不少东西。这两个兄弟,深刻体现了老赵的一句话, 先做人。
第三个, 也是最大的收获和我要感谢的, 留到最后再说。
晚上去见了孟岩及其朋友们, 比如大道至简的作者周爱民(这位老兄知道的东西很多,且富于斗争的技巧,我估计能辩论过他的人不多,我算是开了眼了)。有一件事是我必须要说的, 就是我过去批判孟老大的那篇文章, 完全把他设想成了那个搞培训的高人的枪手, 我他妈太不对了。 经过这次接触, 我觉得, 孟老大可能会有想说的话没能说出来让大家听见, 但只要他说的, 那么他这个人一定是那么想的; 如果我早知道这一点, 我就会更多的抱着一个正常的心态去理解他的角度, 而不不会含有从阶级立场出发的意味。
回头想想那篇文章, 我不得不怀疑自己当时是不是对人性失去信心了?如果我不作出这种假设, 我也许还会写那篇文章, 但是肯定不是一个风味, 我自己的那篇文章也会更加有价值的多。我常说,对一个网络那头的人作出不恰当的假设, 往往是在网络上伤害感情、破坏气氛、造成误解的罪魁祸首, 但是我的眼光可能过于狭隘, 以至于拘泥于一个社区内部了。 实际上, 网络就是一个大社区; 我虽然不太喜欢搞做人那一套, 但是至少, 误解所造成的我自己的错误认知, 和鼓励别人进行错误认知, 这都是不能忽视的。
这个问题我以后必须改; 虽然我不会放弃对于掌握更多话语权的人, 比如像孟大哥这样的人扔砖头的机会和力度, 但是我会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做出这样无聊且荒唐的假设。 这侮辱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我自己。虽然孟大哥可能已经习惯这种事了, 但是我仍然必须作出深刻的检讨, 并且说一声对不起; 不是因为反对, 而是因为我这种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混蛋劲头儿; 事实上, 就这个“批量生产专业人士”的构想, 我仍然保持原文章的想法: 即寄希望于杰出者的挖掘可能反而比这个做法现实。
说到最后, 就不得不提武汉博文的周老师和她赠送的那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了, 这是我今天最大最大最大的收获。 周老师给我上头那本书时, 我还在发扬自己的风格, 不断的提反对意见, 比如这本书九成也不能给出答案等等。 但是我现在知道我错了。 跟孟老大一行人散伙以后, 我本来想一个人压压马路, 结果在大马路的一个路灯下看这本书, 从凌晨1点看到了早上5点看完,中间连停在我旁边的一辆法拉利开走了都不知道。 不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 书里的一些方法, 我很早有所察觉, 比如作为第三者来观察自己; 比如如何分析自己深处隐藏的种种; 比如如何控制情绪、 摆脱思想的束缚。 我想,大家活了不长不短二、三、四十年, 肯定也和我一样,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体会。
但是说实话, 我一直做的不够好, 我以为这需要我花时间去研究深奥的哲学和心理学, 需要走过漫长的道路达到某一境界。 但是这本书, 一个我不喜欢的那种类型的作者, 竟然用最浅显的话语把这一切全都有系统的组织起来;让这个原本可能很高深的问题, 一下变得浅显易懂, 更关键的是, 居然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难怪周老师听我说出那些武断的话, 只是笑了笑,让我自己去看。 我在这里也很认真的推荐这本书, 我相信无论掌控自己的能力如何, 对这些学问研究的深浅如何, 对这本书阅读都会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作为技术人员, 我要把这本非技术的书, 放到SICP之前; 作为德鲁克的崇拜者,我要把这本书放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前来;作为佛洛伊德、荣格的初步接触者, 我要把这本书放在《梦的解析》、《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之前;作为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的忠实读者, 我要把这本书放在他俩的一切作品之前; 我甚至会把这本书放到老庄之前: 是的,这只是一本相当业余的小书,文笔一般也不乏一些不求甚解的成分,甚至稍嫌肤浅且有点八卦; 但凡是围绕人的著作, 没有一本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平凡人而言, 更加有实用价值了。
一个是现在的技术圈子真是藏龙卧虎, 当然我不是假谦虚, 我的意思是, 至少我们会的那点东西, 往往其它人也掌握, 而能够表达出来, 对于像我这样一写文章我自己看着都晕乎的人看来, 真是非常难得。 所以呢, 千万不要高看自己, 而是要不断的学习。
第二是, 我多见AnyTao一面, 就多佩服他一分, 主要是他的境界比我要高多啦, 无论是对别人, 还是对自己的处理方式都很好。 TerryLee交流还不够, 就不能拍马屁了, 不过我有预感, 也一定能让我学到不少东西。这两个兄弟,深刻体现了老赵的一句话, 先做人。
第三个, 也是最大的收获和我要感谢的, 留到最后再说。
晚上去见了孟岩及其朋友们, 比如大道至简的作者周爱民(这位老兄知道的东西很多,且富于斗争的技巧,我估计能辩论过他的人不多,我算是开了眼了)。有一件事是我必须要说的, 就是我过去批判孟老大的那篇文章, 完全把他设想成了那个搞培训的高人的枪手, 我他妈太不对了。 经过这次接触, 我觉得, 孟老大可能会有想说的话没能说出来让大家听见, 但只要他说的, 那么他这个人一定是那么想的; 如果我早知道这一点, 我就会更多的抱着一个正常的心态去理解他的角度, 而不不会含有从阶级立场出发的意味。
回头想想那篇文章, 我不得不怀疑自己当时是不是对人性失去信心了?如果我不作出这种假设, 我也许还会写那篇文章, 但是肯定不是一个风味, 我自己的那篇文章也会更加有价值的多。我常说,对一个网络那头的人作出不恰当的假设, 往往是在网络上伤害感情、破坏气氛、造成误解的罪魁祸首, 但是我的眼光可能过于狭隘, 以至于拘泥于一个社区内部了。 实际上, 网络就是一个大社区; 我虽然不太喜欢搞做人那一套, 但是至少, 误解所造成的我自己的错误认知, 和鼓励别人进行错误认知, 这都是不能忽视的。
这个问题我以后必须改; 虽然我不会放弃对于掌握更多话语权的人, 比如像孟大哥这样的人扔砖头的机会和力度, 但是我会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做出这样无聊且荒唐的假设。 这侮辱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我自己。虽然孟大哥可能已经习惯这种事了, 但是我仍然必须作出深刻的检讨, 并且说一声对不起; 不是因为反对, 而是因为我这种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混蛋劲头儿; 事实上, 就这个“批量生产专业人士”的构想, 我仍然保持原文章的想法: 即寄希望于杰出者的挖掘可能反而比这个做法现实。
说到最后, 就不得不提武汉博文的周老师和她赠送的那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了, 这是我今天最大最大最大的收获。 周老师给我上头那本书时, 我还在发扬自己的风格, 不断的提反对意见, 比如这本书九成也不能给出答案等等。 但是我现在知道我错了。 跟孟老大一行人散伙以后, 我本来想一个人压压马路, 结果在大马路的一个路灯下看这本书, 从凌晨1点看到了早上5点看完,中间连停在我旁边的一辆法拉利开走了都不知道。 不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 书里的一些方法, 我很早有所察觉, 比如作为第三者来观察自己; 比如如何分析自己深处隐藏的种种; 比如如何控制情绪、 摆脱思想的束缚。 我想,大家活了不长不短二、三、四十年, 肯定也和我一样,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体会。
但是说实话, 我一直做的不够好, 我以为这需要我花时间去研究深奥的哲学和心理学, 需要走过漫长的道路达到某一境界。 但是这本书, 一个我不喜欢的那种类型的作者, 竟然用最浅显的话语把这一切全都有系统的组织起来;让这个原本可能很高深的问题, 一下变得浅显易懂, 更关键的是, 居然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难怪周老师听我说出那些武断的话, 只是笑了笑,让我自己去看。 我在这里也很认真的推荐这本书, 我相信无论掌控自己的能力如何, 对这些学问研究的深浅如何, 对这本书阅读都会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作为技术人员, 我要把这本非技术的书, 放到SICP之前; 作为德鲁克的崇拜者,我要把这本书放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前来;作为佛洛伊德、荣格的初步接触者, 我要把这本书放在《梦的解析》、《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之前;作为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的忠实读者, 我要把这本书放在他俩的一切作品之前; 我甚至会把这本书放到老庄之前: 是的,这只是一本相当业余的小书,文笔一般也不乏一些不求甚解的成分,甚至稍嫌肤浅且有点八卦; 但凡是围绕人的著作, 没有一本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平凡人而言, 更加有实用价值了。
总而言之,如果我确实有身体力行的素质的话,周老师可以说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帮助, 我的感谢拿语言是无法表达的; 作为一篇全是八卦的博客, 我认为我有责任作为这本小书的枪手,把它推到首页,只希望其它人也能分享这份喜悦。
Update:
最近发现,周老师在博客园也有博客,文章中已经更新上链接, 地址: http://www.cnblogs.com/ye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