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
在无知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笑他人的肤浅。但终会明白,肤浅的是自己。

导航

 

    记得<倚天屠龙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张三丰向张无忌传授一套太极剑法,一路剑法使完,竟无一人喝彩,各人尽皆诧异:"这等慢吞吞、软绵绵的剑法,如何用来对敌过招"。还以为是张真人有意放慢了招数,好让张无忌瞧个明白。只听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瞧明白了没有”,无忌答道:“看清楚了”。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答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你了。你自己去想想吧 。”张无忌低头默想。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道:“已忘了一大半了。"周颠等人皆急:“刚学的剑法都忘了一大半,这可如何迎敌”。便请张三丰重新传授一遍,张三丰微笑再使出一路相同的剑法,张无忌沉思一会,睁开眼:“我已忘的干干净净”。众人皆惊唯张三丰独喜,随即张无忌拿剑迎敌,大胜。


    金庸这笔用意之深,使得透露出一个真理:忘记。张无忌学太极剑,不记招式,只是细看剑招中“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看完一路剑法,已忘记了一小半。低头默想之后,已忘记了一大半`。再看张三丰演练一遍,再经沉思玩味,终于忘得干干净净。当全部忘记之时,也是学成之时,缍以之力克强敌。由记得转化为有如本能一般,终能不受原来招式所限,随意出招自成章法。


    让我想到现代背誉为中国IT商业领头羊、企业家的楷模的马云先生的一段语录:“三年以前我送一个同事去读MBA,我跟他说,如果毕业以后你忘了所学的东西,那你已经毕业了。如果你天天还想着所学的东西,那你就还没有毕业。学习MBA的知识,但要跳出MBA的局限。”


    忘记其形,悟得其意,乃至返璞归真,神乎其技。


    真正做到这种忘记何其难!需要你有着聪慧的头脑和超于常人的思维方式,跳出思维的局限和思想的束缚,从而达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很多人十分用功,拼命强记,结果真的是“心有拘囿”,大受原来学说文字的拘束,真意反而完全错过,越是努力,所受缚束越深,令人深感可惜。


    佛教禅宗有句佛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为第一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方为第二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才为最高境界”,跟无忌学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张无忌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拟出来的。普通人没有他那么变态的悟性,但无论是学武还是学文,其本质和境界都有着潜在的相似点,都要经历一个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无论是哲学、文学还是科学,或是其他种种学科,我们刚入门、了解到一些皮毛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种“不过如此”、“原来这么简单”的浮躁心理,只是因为了解的太肤浅,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当我们接触时间长了,遇到无数个问题和挫折的时候,开始逐渐了解到它的深意,就不再有刚开始的心态,而开始小心谨慎,好学善思,这时就是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我们开始分析山为什么是山?水为什么是水?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何展现出这种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第二境界是一个带着无数疑问,深入分析思考的过程。


    当我们在第二境界停留的够久,对一种学科了解的足够深的时候,多年的量变积累引起了质变,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就达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最高境界。到了这个境界,我们就不会去考虑山为什么是山、水为什么是水了,因为已经能从一个更高层次的角度上来看待它们,甚至创造它们。


    但,第三境界,却不是那么容易能达到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停留在第二境界中苦苦的追寻,再寻觅的路途上迷失方向,或是经受不住挫折打击而停止前行。第二境界是一个迷宫,是一片布满了谜团和危险的原始森林,是一条蜿蜒崎岖、荆棘密布的道路,有着无数的分岔口,很多人穷尽一生也无法寻得正确的道路,在沐浴着真理的阳光的梦境中化为茫茫的白雾。也有人误以为成功的走了出来,拿到了真理的王冠,但公正的天平总会称量出赝品。


    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今天,明天,后天,比作这三个境界也是恰如其分。


    人类求知和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过,翻开历史的书页,上面总会记载着人类中那凤毛麟角的几个。在秋水边逍遥游的庄子,在寂静夜空下沉思的苏格拉底.....等等(PS:为什么都是哲学家,难道就像修仙小说里说的那样,有无数个门派,但总只有那么一两个才是真正能得道成仙、修成正果的。或许也正是哲学的思想就是关于“天地人”的思考),无论怎么说,既然人活一世,就脱离不了这身皮囊,达到精神上的真正超脱和自由。哲学家也有饿肚子的时候,所以我并不是认为只有研究哲学才能达到最高境界。法国有句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上帝给第二境界的人们布下了太多的陷阱与迷雾,所以他认为人类是永远走不出来的。所以当人们思考如何达到真正的最高境界时,上帝就象猎人看着猎物一样嘲笑它们的愚蠢,但终有一天,人类的思想超越了这个境界,那时估计上帝就笑不出来了。我并不赞同这句话,因为我认为它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上帝只是一个代名词,代表着创造一切的伟大力量,但我坚信人类终会拥有这个力量(扯远了,扯远了......) 


    言归正传,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第二阶段苦苦追寻,所以需要多研究一下前人的足迹,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会对我们思想的道路提供很多正确的指引。让我们学会闭上双眼,去感受真理的方向,忘记那些路途上的障碍......只有真正学会了忘记,境界才能真正的升华。


    有人给程序员也分了几种境界,分别是:
第一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能熟练地使用某种语言。这就相当于练武中的套路和架式这些表面的东西。

第二阶段

此阶段能精通基于某种平台的接口(例如我们现在常用的Win 32的API函数)以及所对应语言的自身的库函数。到达这个阶段后,也就相当于可以进行真实散打对练了,可以真正地在实践中做些应用。

第三阶段

此阶段能深入地了解某个平台系统的底层,已经具有了初级的内功的能力,也就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

第四阶段

此阶段能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比较深层次的开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层次就可以说是进入了高层次。这时进入了高级内功的修炼。比如能进行VxD或操作系统的内核的修改。这时已经不再有语言的束缚,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即使要用自己不会的语言进行开发,也只是简单地熟悉一下,就手到擒来,完全不

像是第一阶段的时候学习语言的那种情况。一般来说,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会难呢?这就是因为很多人的思想转变不过来。

第五阶段

此阶段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上的问题了,而是能从全局上把握和设计一个比较大的系统体系结构,从内核到外层界面。可以说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能对市面上的任何软件进行剖析,并能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就算是MS Word这样的大型软件,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也一定会设计出来。

第六阶段

此阶段也是最高的境界,达到“无招胜有招”。这时候,任何问题就纯粹变成了一个思路的问题,不是用什么代码就能表示的。也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哎,自我分析一下,我这个初出江湖的小菜鸟才刚达到第一境界,在程序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走,只能依仗着各位程序员前辈的指引和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误入歧途了。啥时候能达到忘记代码、“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的境界呢,估计忘记代码很容易,但形成一种程序的思维就困难的多了(^-^)。

     附:刚才没有排版,很乱很丑影响阅读,对不住各位大大了

posted on 2009-03-20 12:13  Funeral  阅读(5615)  评论(4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