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阅读和思考

问题1:关于当初

            专业的决定

            高考之前,我自己对于专业的选择比较天真,想着考好了就选理科(数学那一类专业),考不好就选相对好就业的工科。结果成绩比预料中的糟糕太多,当时也没心情去选专业,在选专业时父母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不过那些专业我确实都是有一定兴趣的。最后我被第六志愿软件工程录取。可能算是阴差阳错,但我不得不说,这个专业比起其他工科,相对较少的动手画图,对于笨手笨脚的我来说或许是最适合的。

            过去的学习

            博客B[1]的作者说在他考研的时候,依然采用着“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我每看到一个题目,总是会先看答案,让答案来指引我的思路,而不是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在短期内的确会取得很大的成果,但却贻害无穷。长此以往,会使人丧失判断力、理解力和交流能力,只留下可怜的记忆力——这样的人难有大成。这样的学习方式会使我们的思考方式沦为简单地重复和机械地回忆,胆子变小,创新力几乎丧失——对于计算机这种快速变化和要求很高的学科来说,显然没有什么价值”。很可悲的是,这或许就是我大学前两年半的缩影。

            在大学里,我除了课本之外,专业类的书看的很少,编程语言上除了c、c++、java还算熟悉,js懂一点皮毛,matlab会一些基本的操作,不敢再说还会哪门语言。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除了一股脑全部塞到脑子里,基本没有去进行实践。而课本中讲的基本都是远落后于当前,而我对于现在流行的编程工具几乎一无所知。

            所做的项目,只做过和课程有关的小项目,所以写过的代码可能只有1万行左右。其中感觉最困难的项目就是大三上编译技术课设要求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薄弱的编程能力,紧迫的时间还有新工具的使用让我接近崩溃,最终结果也难说满意,基本上实现了一个简易c编译器。

问题2:关于未来

            未来的选择

            博客L[2]的作者写到“有兴趣,有热情,并不代表你就一定行。你需要很清楚地认识到,你还需要有能力(我在《再谈“我是怎么招聘程序员”》一文中说了程序员的四个事,操作技能,知识,经验,和能力,大家可以去看看我对“能力”的定义)。你需要反思和重审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你的学习能力怎么样,是经常需要问人,还是可以自己专研?你的思路怎么样,是否能被有经验的人认可,还是能够影响别人?兴趣和热情只能让你很执着,但并不一定能让你走好这条路,只有你的能力和你的强项才能让你走好这条路。”我对于软件工程还是有着相当的兴趣和热情,但我现在的能力和强项并不足以让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岗位。所以我选择继续深造,一方面算是逃避选择,一方面也是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增强那一方面的能力,使之成为我的强项。

            优点和缺点

            我最大的缺点应该就是薄弱的编程技术,还有病入膏肓的拖延症。这些都很难通过一朝一夕改正,也是我前进路上的较大阻碍。

            优点就是我有相对来说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英语基础。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而英语通过课外的学习也还算不错。

            未来一年半的规划

            为出国做准备。出国的准备在大二下就在一个机构下按部就班的做着,接下来的一年是最关键的一年,要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出国的准备上。

问题3:关于当下

            对于软件工程这个专业,虽然算是阴差阳错考进来的,但是我的想法还是和上文一样,我对其有兴趣,有热情,也觉得这是适合我的一个专业,也愿意为此继续奋斗。

            而就专业能力而言,我也仅仅只能算是稍稍高于“吃瓜群众”吧,学的很杂,但少有精通。

            在博客K[3]中,作者写出了他的职业经历,给出了“给新人程序员的的八点建议”,使我受益良多。我觉得作为一个还有一年半就要毕业的大学生,我在编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算合格,但在为人处世和交流沟通上,经过过大学各种社团部门的耳濡目染,比起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或许还不能和社会人相比,但也勉强合格。

            同时我对于这八点建议也有一些质疑,博客中写道“30岁以前,踏踏实实地学习。学技术,学做人,学做事。30岁以后再谈自己的发展”“从毕业开始到毕业后至少5年内,踏踏实实地专研技术,这是一个积累过程,千万不要把心思放在钱和职位上。钱和职位只是能力的附属品,不要让其喧宾夺主”,不知道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否适用,是越来越吃青春饭还是能够随着年龄的增长走的更远,亦或是尽早转型,这些可能要通过实践才能的到自己的答案。

问题4:关于课程

       印象最深的课程

            我印象最深的课程是西方古典音乐欣赏,一门艺术类的公选课,上课的是一位老教师。

            从小到大,一直对白发苍苍的老男人的课有着别样的喜爱(或者说我遇到的所有这样的老师的讲课风格我都非常喜欢)。他在讲课时,与学生的互动并不算多,毕竟是一门公选课,认真听课的人也难说有多少。他就是在那里热情的讲着,可以看到他将情绪融入到他的课程中,放音乐时就静静闭上眼睛倾听,停下之后就静默几秒,然后发出这样那样的感叹,仿佛在炫耀自己的孩子一样,和程序员炫耀自己的产品或许差不多。同时,他也不乏幽默,小故事小趣闻信手拈来。他不是在给我们上课,他也坐在台下,享受音乐,享受课程。

            科班与速成班

            并没有参加过速成班的我,应该没有资格去评判它。看了博客H[4]对于大学教育的批判,我有着一种郁闷但却无法否定的情绪。我们作为985院校的“高材生”,值得骄傲的地方或许越来越少了。我的人生阅历太少,无法感觉到现在学习的这个那个究竟是否会对未来的自己产生多大的好处,单纯的进入职场是否辜负了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否科班出身就要追求到更高的层次,而非单纯的“养家糊口”,这样与速成有何差别。我想要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问题5:关于师生

       博客O[5]的作者王德华老师说的很好:师生是一种缘分。双方建立一种情谊关系。心情愉悦,生活愉悦。生活中多了一个特殊关系的朋友。心理上有一种愉悦感和幸福感。若是师生间只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那就很难做到交心,心里总是隔着一层膜,很难做到真正的交流。学生畏畏缩缩,老师居高临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只是强行灌输,哪里能称得上真正的沟通?

            与之相反,只有老师与学生真正成为朋友,能互相倾心交流,学生能更加深刻理解老师,老师也能从学生的反馈中迸发灵感,彼此之间收获更多,交流也更加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1]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961/

[2] http://coolshell.cn/articles/4561.html

[3] http://blog.csdn.net/haoel/article/details/1688104

[4] https://www.cnblogs.com/freeflying/p/4796369.html

[5] http://wap.sciencenet.cn/blogview.aspx?id=1100240

 

posted @ 2018-03-08 21:05  fleshbone  阅读(168)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