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数论】 06 - 不定方程

  前面介绍的只是初等数论的基本概念,它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如果有机会以后我们还会看到,这里我只想单独举出不定方程的例子。不定方程又叫丢潘图方程,它们以整数(或有理数)为变量和参数,而且有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多以多项式形式出现。不定方程既是数论的应用,也是数论理论形成的来源,对不定方程的思考会动用起你全部的数论知识。这里仅列举一些简单的问题,作为知识巩固也好,作为娱乐欣赏也行。

1. 一次不定方程

  最简单的不定方程就是一次方程(1),它表现为一个多元线性方程。如果你还记得前面最大公约数的线性组合定义,就容易得到方程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是\((a_1,a_2,\cdots,a_n)\mid c\)。多元方程的第一步往往是降元,令\(d=(a_2,\cdots,a_n),a'_k=\dfrac{a_k}{d}\),则方程等价于一次方程组(2)(想想为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先抽出最大公约数?)。如果对(2)式一直做类似处理,就会得到多个二元一次方程,这样就把问题集中到了简单的情景。

\[a_1x_1+a_2x_2+\cdots+a_nx_n=c\tag{1}\]

\[\begin{cases}\:a_1x_1+dy=c\\\:a'_2x_2+\cdots+a'_nx_n=y\end{cases}\tag{2}\]

  而对于二元一次方程\(ax+by=c\),它有明显的几何意义,方程的解就是直线方程上的整数点,所有对其讨论都可以从图形中找出。容易看出,如果已知一个解\(x_0,y_0\),则方程的全部解为公式(3)。至于如何求得一个特解,一般还是用辗转相除法,对于一些简单的情况,也可以直接尝试各种值。

\[\begin{cases}\:x=x_0+\dfrac{b}{(a,b)}k\\\:y=y_0-\dfrac{a}{(a,b)}k\end{cases},\:k=0,\pm 1,\pm 2,\cdots\tag{3}\]

2. 商高方程及其扩展

2.1 商高方程

  勾股定理\(x^2+y^2=z^2\)大家都熟悉,有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如何求它的所有解?这个问题一般叫商高方程或毕达哥拉斯方程。容易证明当\((x,y)=1\)时方程的解两两互素,如果再限定解为正数,这样的解叫本原解。方程的解要么是平凡解\((0,0,0)\),要么是本原解的倍数,因此我们只需专注于找到所有本原解。

  另外,因为素数的平方只能是\(4k+1\)的形式,可推得\(x,y\)必定是一奇一偶,下面就假设\(y\)为偶数,原方程整理为式子(4)。容易证明\((\dfrac{z+a}{2},\dfrac{z-a}{2})=1\)(这个性质以后会经常用),故可设\(\dfrac{z+a}{2}=r^2\)和\(\dfrac{z-a}{2}=s^2\),其中\(r>s>0,(r,s)=1\)。用\(r,s\)表示\(x,y,z\)就得到了方程的解(5),但要注意要使得它们两两互素,还需要限定\(2\nmid r+s\)(自行证明)。

\[(\dfrac{y}{2})^2=\dfrac{z+a}{2}\cdot\dfrac{z-a}{2}\tag{4}\]

\[\begin{cases}\:x=r^2-s^2\\\:y=2rs\\\:z=r^2+s^2\end{cases}\quad r>s>0,\:(r,s)=1,\:2\nmid r+s\tag{5}\]

  做一个简单的推广,形如(6)式的方程这么解?这就是著名的费马大定理(Fermat Last Theorem),当然它在1994年被彻底证明前叫费马猜想。费马发现它们并无非平凡解,并声称找到了一个绝妙的证明方法,但由于书的空白太小写不下。后来人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努力,才用现代数学的方法将它攻破,大家多数倾向于认为费马的证明并不存在或并不成立。

\[x^n+y^n=z^n\tag{6}\]

  使用类似的方法和无穷递降法,你可以证明\(x^4+y^4=z^2\)无非平凡解,进而\(x^4+y^4=z^4\)无非平凡解,它就是费马大定理在\(n=4\)时的情况。证明过程你可以作为习题,并且思考一下如下问题:

   求解\(x^2+3y^2=z^2\)和\(2x^2-y^2=1\);

   求解\(\dfrac{1}{x^2}+\dfrac{1}{y^2}=\dfrac{1}{z^2}\);(提示:无互质解)

   证明\(x^n+y^n=z^{n\pm 1}\)都有无穷多组解。(提示:构造)

2.2 \(x^3+y^3=z^3\)

  再来看费马大定理在\(n=3\)的情景,欧拉证明了它没有非平凡解,采用的是无穷递降法。假设\(x_0,y_0,z_0\)是使得\(\left| xyz\right|\)最小的一组非零解,我们的目的是构造一组值更小的解。首先当然有\((x_0,y_0,z_0)=1\),并且其中仅有一个偶数,经过调整后可以使\(z_0\)为偶数。这时可以令\(x_0+y_0=2u,x_0-y_0=2w\),则有\(z_0^3=2u(u^2+3w^2)\)(总结成式(7)),这个变换的重要意义在于降次。

\[x_0+y_0=2u,\quad x_0-y_0=2w,\quad z_0^3=2u(u^2+3w^2)\tag{7}\]

  现在来研究\(x^3=a^2+3b^2\),其中\(2\nmid x,(a,b)=1\),它里面有我们熟悉的二次表达式。考察\(x\)的每个素因子\(p\),因为\(\left(\dfrac{-3}{p}\right)=1\),故总有\(p={\alpha}^2+3{\beta}^2\)(参考本篇第三段的最后一段)。使用公式(8)(使用复数证明这类等式更容易,并且体现了范数的思想),可知总有\(x={\alpha}^2+3{\beta}^2\)。下面证明总能找到合适的\(\alpha,\beta\),使得关系式(9)成立。

\[({\alpha_1}^2+3{\beta_1}^2)({\alpha_2}^2+3{\beta_2}^2)=(\alpha_1\beta_1\pm \alpha_2\beta_2)^2+3(\alpha_1\beta_2\mp \alpha_2\beta_1)^2\tag{8}\]

\[a=\alpha^3-9\alpha\beta^2,\:b=3\alpha^2\beta-3\beta^3,\quad (a,b)=1,\:(\alpha,3\beta)=1\tag{9}\]

  使用归纳法证明,当\(x=1\)时,公式(9)显然成立。若结论对\(x\)成立,则考虑\((px)^3=a^2+3b^2\),我们的目的是找到表达式(9)。由前面的结论可有\(p^3=c^3+3d^3\),且有\(\alpha_1\beta_1\)和\(c,d\)满足类似(9)的关系式。与刚才的式子相乘并除以\(p^6\)得到(10),然后证明(10)式右侧的两项可以都是整数。若记\(x^3=e^2+3f^2\),则由假设知存在\(\alpha_2\beta_2\)和\(e,f\)满足类似(9)的关系式。综合以上结论,可得到的相关结论(11),它们满足公式(9),定理得证。

\[x^3=(\dfrac{ac\pm 3bd}{p^3})^2+3(\dfrac{ad\mp 3bc}{p^3})^2\tag{10}\]

\[a=ec+3fd,\:b=ed-fc,\quad\alpha=\alpha_1\alpha_2+3\beta_1\beta_2,\:\beta=\alpha_2\beta_1-\alpha_1\beta_2\tag{11}\]

  现在回过头来看式子(7)中的\(z_0\)。当\(3\nmid u\)时,由\(u,w\)必为一奇一偶且互素(想想为什么)和\(z_0\)为偶数,容易有\((2u,u^2+3w^2)=1\),可以假设式子(12)左侧。而由上面的结论可知(12)的右侧成立,其中最右边三项互质,故有式子(13)。而\(|x_1y_1z_1|^3=|2u|=|x_0+y_0|<|x_0y_0z_0|^3\)。当\(3\mid u\)时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由此我们得到了一组积单调递减的解,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原方程没有非平凡解。

\[t^3=2u,\:s^3=u^2+3w^2,\quad s=\alpha^2+3\beta^2\:t^3=2\alpha(\alpha-3\beta)(\alpha+3\beta)\tag{12}\]

\[z_1^3=2\alpha,\:x_1^3=\alpha-3\beta,\:y_1^2=\alpha+3\beta,\quad x_1^3+y_1^3=z_1^3\tag{13}\]

2.3 \(ax^2+by^2+cz^2=0\)

  将商高方程在系数上进行扩展,得到一般性的\(ax^2+by^2+cz^2=0\)(\(abc\ne 0\)且无平方因子),当然我们只需研究其本原解\((x,y,z)=1\)。首先容易有\((a,yz)=1\),则存在\(y^{-1},z^{-1}\),变换\(by^2 \equiv -cz^2\pmod{|a|}\)得到式子(14),从而\(-bc\)是\(|a|\)的二次剩余。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方程有解的一个必要条件:\(-bc,-ca,-ab\)分别是\(|a|,|b|,|c|\)的二次剩余。

\[(byz^{-1})^2\equiv -bc\pmod{|a|}\tag{14}\]

  下面来看它们是否是方程有解的充分条件,使用的是降次法和构造法。另外,利用同余方程研究不定方程也是常见方法,这里我们可以先考虑同余方程(15)。先来看降次,首先容易判断\((a,b,c)=1\),则可以有式(16)。对模\(|b|,|c|\)也可以有类似的表达式,它们将原式表示成了两个线性表达式之积,问题也就容易转化到一次方程了。使用剩余定理可以将三个表达式的右侧统一成\((dx+ey+fz)(d'x+e'y+f'z)\),再根据同余的性质就有式(17)。

\[ax^2+by^2+cz^2\equiv 0\pmod{|abc|}\tag{15}\]

\[ax^2+by^2+cz^2\equiv b^{-1}((by)^2-(c'z)^2)\equiv (y+b^{-1}c'z)(by-c'z)\pmod{|a|}\tag{16}\]

\[ax^2+by^2+cz^2\equiv (dx+ey+fz)(d'x+e'y+f'z)\pmod{|abc|}\tag{17}\]

  要使方程(15)有解,可以先讨论\(dx+ey+fz\equiv 0\pmod{|abc|}\),使用鸽笼原理容易得知它有满足条件(18)的解\(x_0,y_0,z_0\)。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方程(15)的解,为方便讨论,下面假设\(a>0,b<0,c<0\),其它情况都可以转化为这种情况。

\[dx+ey+fz,\quad(0\leqslant x\leqslant\sqrt{|bc|},\:0\leqslant y\leqslant\sqrt{|ca|},\:0\leqslant z\leqslant\sqrt{|ab|})\tag{18}\]

  现在令\(E=ax_0^2+by_0^2+cz_0^2\),比较容易推导出\(E<ax_0^2\leqslant abc\)和\(E>by_0^2+cz_0^2\geqslant -2abc\),故有\(E=0\)或\(E=-abc\)。若\(E=0\),我们就得到了原不定方程的解\(x_0,y_0,z_0\)。若\(E=-abc\),则乘以\(ab\)再配方就有式(19),不管各项是否全为零我们都能找到原方程的解。

\[a(by_0+x_0z_0)^2+b(ax_0-y_0z_0)^2+c(z_0^2+ab)^2=0\tag{19}\]

  至此充分性证明完毕,总结结论就是:\(ax^2+by^2+cz^2=0\)有解的充要条件是\(-bc,-ca,-ab\)分别是\(|a|,|b|,|c|\)的二次剩余。

3. 平方数分解

  数论中一个著名的问题是把整数表示成若干个平方数之和\(a=x_1^2+x_2^2+\cdots+x_n^2\),平方和常出现于范数当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先把条件设定得宽松一点,假设\(x_k\geqslant 0\),如果\(n=i\)时对所有\(a\)成立,则显然\(n=i+1\)时也成立,我们需要讨论有没有最小的\(n\)使得所有\(a\)都成立。当然问题还可以再做放宽,允许对有限个数不成立。当\(n=1\)时,非平方数有无穷多个,故结论不成立。当\(n=2\)时,\(4k+3\)都不能表示成两个平方和,结论也不成立。

  当\(n=3\)时,高斯得到过定理:自然数能表示为\(3\)个平方和的充要条件是\(a\ne 4^e(8k-1)\),这就说明了\(n=3\)时我们要的结论还是不成立。高斯定理的充分性比较复杂,这里仅证明必要性。首先因为\(x^2\equiv 0,1,4\pmod{8}\),所以\(x_1^2+x_2^2+x_3^2\not\equiv -1\pmod{8}\),定理中\(e=0\)时成立(其实这一点就已经说明了\(n=3\)时结论不成立)。下面利用归纳法,当\(e=i\)时必要性成立,如果有\(4^{i+1}(8k-1)=x_1^2+x_2^2+x_3^2\),必然有\(2|x_k\),从而两边可同时除以\(4\),这与\(n=i\)时的必要性成立矛盾,故必要性对一切\(e\)成立。

  而幸运的是,当\(n=4\)时,我们要的结论终于成立了,它就是著名的拉格朗日定理:任何正整数都可以表示为四个平方数之和(公式(20)),故也称作四平方和定理。这个定理的证明需要用到四平方和恒等式(21),两个四平方和之积也是四平方和。有了这个恒等式,我们的四平方和定理就等价于:任何素数都可以表示为四平方数之和。下面就来证明这个等价命题,注意证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寻找分解式的过程。

\[a=x_1^2+x_2^2+x_3^2+x_4^2\tag{20}\]

\[(a_1^2+a_2^2+a_3^2+a_4^2)(b_1^2+b_2^2+b_3^2+b_4^2)=\\(a_1b_1-a_2b_2-a_3b_3-a_4b_4)^2+\\(a_1b_2+a_2b_1+a_3b_4-a_4b_3)^2+\\(a_1b_3-a_2b_4+a_3b_1+a_4b_2)^2+\\(a_1b_4+a_2b_3-a_3b_2+a_4b_1)^2\tag{21}\]

  先来证明\(x^2+y^2+1\equiv 0\pmod{p}\)有解(这里的\(1\)使得表达式非零)。当\(x,y\)各自取遍\(0,1,\cdots,\dfrac{p-1}{2}\)时,\(x^2,-y^2-1\)各自遍历\(\dfrac{p+1}{2}\)个不同的数,所以存在\(x_0,y_0\)满足\(x_0^2+y_0^2+1\equiv 0\pmod{p}\)。这个结论说明存在\(0<m<p\)使得\(mp=x_1^2+x_2^2+x_3^2+x_4^2\)有解,从这里开始,下面我们下面要不断缩小\(m\)至\(1\)。

  首先如果\(d=(x_1,x_2,x_3,x_4)>0\),则显然\(d^2\mid m\),方程两边可以约去\(d^2\)。其次如果\(2\mid m\),则四个数中必有偶数个奇数,它们可以两两组合为偶数,这样就得到式子(22)。经过以上两步如果仍有\(m>1\),将原式对\(x_k\)取模\(m\),经过前面类似的整理可以有式子(23)。式(23)和原等式相乘并根据四平方和恒等式,可以有\(m'm^2p=u_1^2+u_2^2+u_3^2+u_4^2\),并且由恒等式容易证明\(m\mid u_k\),两边除以\(m^2\),\(m'<m\)被再一次缩小。这个过程可以一直进行到\(m=1\),这就完成了证明。

\[\dfrac{m}{2}p=(\dfrac{x_1+x_2}{2})^2+(\dfrac{x_1-x_2}{2})^2+(\dfrac{x_3+x_3}{2})^2+(\dfrac{x_3-x_4}{2})^2\tag{22}\]

\[m'm=y_1^2+y_2^2+y_3^2+y_4^2\quad(0<m'<m,\:0\leqslant y_k<\frac{m}{2})\tag{23}\]

  现在我们把定理的条件加强一点,如果要求\(x_k>0\),结论还成立吗?首先容易证明如果\(4\mid a\),则必有\(4\mid x_k\),等式两边可以除以\(4\)。利用这个特点并使用归纳法,可以证明\(2\cdot4^e\)都不能表示为四个非零平方数之和。当把\(n=4\)放宽为\(n=5\)时,考虑的分解式(24)。当\(a=169+x,(x>0\)时,先将\(x\)表示为\(1~4\)个非零平方的和,然后从式(24)中选择一个分解,最终总可以将\(a\)表示为\(5\)个非零平方之和。对于\(a<169\),可以一一验证,除了\(1~7,9,10,12,15,18,33\)外都可以分解为\(5\)个非零平方之和。这样就有结论,除了几个特殊值外,所有整数都能表示为\(5\)个非零平方之和,当然由证明过程知道结论对\(n=6\)也是成立的(只是特殊值会不一样)。

\[169=13^2=12^2+5^2+12^2+4^2+3^3=11^2+4^2+4^2+4^2=10^2+6^2+4^2+4^2+1^2\tag{24}\]

  做个习题放松一下:

   给出\(a=2^k\)时的全部解。并由此证明有无穷多个\(a\)使得方程不存在\((x_1,x_2,x_3,x_4)=1\)的解,有无穷多个\(a\)使得方程不存在\(x_k\)互不相等的解。

  高斯定理给出了\(n=3\)时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现在来看\(n=2\)时的情景,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先来看素数的情况\(p=x^2+y^2\),显然它有解时必定有\(p=2\)或\(p=4k+1\)。而当\(p=4k+1\)时,\(-1\)是\(p\)的二次剩余,所以\(x^2+1\equiv 0\)有解。使用和四平方和定理完全一样的方法(当然也得益于平方和恒等式:平方和之积也是平方和),可以构造出\(p=x_0^2+y_0^2\)。

  现在回到一般整数\(a=d^2m\),其中\(m\)无平方因子。由刚才的结论与平方和恒等式,如果\(m\)不含素因子\(4k+3\),则它必定能表示为平方和。反之如果\(m\)能表示为\(x_0^2+y_0^2\),则它的任何素因子满足\(x_0^2+y_0^2\equiv 0(\mod p)\),故必有\(p=2\)或\(p=4k+1\)。总结以上就有结论:\(a=d^2m\)可分解为二平方和的充要条件是\(m\)不含素因子\(4k+3\)。

  对\(n=2\)时,可以提一个跟严格的问题:方程何时有\((x,y)=1\)的解。其实刚才的证明中已经看出,首先奇素数因子只能为\(p=4k+1\),另外容易证明\(4\nmid a\)。反之如果\(p=2\)或\(p=4k+3\),前面的证明中已经表示它能表示为二互素数的平方和。接下来用归纳法可知该结果对\(p^e\)也成立,用类似方法也能得到\(p^e\)的组合还是成立。这样就得到结论:整数可分解为二互素数的平方和的充要条件是:不含因子\(4\)和\(4k+3\)。

  顺便提一下,对\(p=x^2+y^2\)有解的条件,还有一个更通用的证法。首先同样有必要条件\(\left(\dfrac{-1}{p}\right)=1\),下面来证充分性。证明的主要思路还是构造法,对\(s^2\equiv -1\pmod{p}\)的解\(s_0\),先来构造\(x_0\equiv s_0y_0\pmod{p}\)。方法很简单,限定\((0\leqslant x,y<\sqrt p)\),则\(x-s_0y\)必有模\(p\)相等的两个数,相减即得\(x_0\equiv s_0y_0\pmod{p}\)。然后自然就有\(x_0^2+y_0^2\equiv 0\pmod{p}\),又因为\(x_0^2+y_0^2<2p^2\),所以就有\(x_0^2+y_0^2=p\)。同样的证法也可以得到\(x^2+dy^2=p,(d=2,3)\)有解的充要条件是\(\left(\dfrac{d}{p}\right)=1\),但要注意\(d\)越大,要排除的情况越多,结论不一定成立。最后思考一些问题:

   求证不能表示为整数平方和的整数也不能表示为有理数的平方和,并讨论有理数能表示为有理数平方和的充要条件;

   证明\(p=x^2+y^2\)的正解唯一。

4. 佩尔方程

  最后再来看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佩尔(Pell)方程\(x^2-dy^2=\pm 1\),其中\(d\)为非平方正数。方程经过整理可以得到表达式(25),它表示\(\dfrac{x}{y}\)是\(\sqrt{d}\)的近似分数。这不由得使我们想到了连分数,尤其是其精度误差,也许只有连分数能达到,下面就来证明这一猜测。令\(\dfrac{p_k}{q_k}\)表示\(\sqrt{d}\)的第\(k\)个连分数,\(x_0,y_0\)是方程的一组正解。

\[\left|\dfrac{x}{y}-\sqrt{d}\right| =\dfrac{1}{y^2(\dfrac{x}{y}+\sqrt{d})}\leqslant\dfrac{1}{2y^2}\tag{25}\]

  首先假设\(q_k\leqslant y_0<q_{k+1}\),由\(y_0<q^{k+1}\)并根据渐进连分数的性质有\(\left|\sqrt{d}q_k-p_k\right|\leqslant\left|\sqrt{d}y_0-x_0\right|\),从而\(\left|\sqrt{d}-\dfrac{p_k}{q_k}\right|<\dfrac{1}{2y_0q_k}\)。如果\(y_0\ne q_k\),仅从分数的性质容易得到\(\left|\dfrac{p_k}{q_k}-\dfrac{x_0}{y_0}\right|\geqslant \dfrac{1}{y_0q_k}\),而另一方面有式子(26),结合这两个式子可有\(y_0<q_k\),矛盾。所以必定有\(y=q_k\),接下来容易得到\(x_0=p_k\),从而我们知道方程的解必定是的渐进连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left|\dfrac{p_k}{q_k}-\dfrac{x_0}{y_0}\right|\leqslant\left|\sqrt{d}-\dfrac{p_k}{q_k}\right|+\left|\sqrt{d}-\dfrac{x_0}{y_0}\right|<\dfrac{1}{2y_0q_k}+\dfrac{1}{2y_0^2}\tag{26}\]

  下面就从这些渐进分数中寻找方程的解,通过计算渐进分数,可以得到\(p_k^2-dq_k^2=(-1)^kb_k\),其中\(b_k\)为余部的分母(参考课本)。并且从推导过程中可以得到\(b_k\)仅在\(c\mid k\)时为\(1\)而不可能为\(-1\),其中\(c\)为连分数的循环周期。如此一来我们就得到了方程的所有解为\(p_{hc},q_{hc}\),但要注意方程的值只能取\(\pm 1\)其一,规律也是明显的,以后不加区分。

  到这里为止,我们似乎已经解决了问题,但方程的解其实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表达方法,从方程本身的特点出发,也许还能有进一步的结论。方程的一大特点是等式值为\(\pm 1\),而左边是两个共轭数\(p_k+\sqrt{d}q_k,p_k-\sqrt{d}q_k\)之积。不妨把方程的解与复数\(x_k=p_{kc}+\sqrt{d}q_{kc}\)一一对应起来,由刚才的讨论可知任何满足\(x\bar{x}=\pm 1\)的\(x\)都是方程的解,并且\(x^k\)都是方程的解。这样我们自然要问,是否每个\(x_k\)都可以表示为\(x_1\)的幂?

  如果有\(x_1^k<x_m<x_1^{k+1}\),则有\(1<x_mx_1^{-k}<x_1\),而容易证\(x_mx_1^{-k}=x_m(\pm \bar{x}_1^k)\)也是方程的解。但方程不可能有比\(x_1\)小的解,矛盾,故必然有\(x_k=x_1^k\),即方程的所有解都可以与表达式(27)中的复数一一对应。这样只要知道第一组解,就可以得到所有解,第一组解可以通过简单的遍历尝试得到,有些书上还给出了一定范围内的解的表,可供查阅。

\[p_{kc}+\sqrt{d}q_{kc}=(p_c+\sqrt{d}q_c)^k\tag{27}\]

  最后来考虑一下以下问题:

   求证\(p=4k+1\)时,讨论\(x^2-py^2=\pm 1\)最小解下方程的取值;

   不使用连分数理论讨论方程\(x^2-dy^2=1\),先证明存在\(m\)使得\(x^2-dy^2=m\)有无穷多解,然后证明\(x^2-dy^2=1\)有解,最后证\((x_1+\sqrt{p}y_1)^k\)是所有解;

   使用佩尔方程证明,如果\(x^2-dy^2=n\)有解,则有无穷多组解;

   证明若佩尔方程\(x^2-dy^2=1\)的解满足\(x_0>\dfrac{y_0^2}{2}-1\),则它是最小解。

 


【全篇完】

posted on 2015-04-19 09:22  卞爱华  阅读(3230)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