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系统】 03 - 极限

1. 实数基本定理

  实数的构造理论为实数及其完备性奠定了严格的基础,但为了研究分析学的方便,我们需要更符合“直觉”的结论。在这之前,先来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

  对于一个基本序列,我们的直觉是它将逐渐逼近某个数,这个数一般称为数列的极限。极限的严格定义由维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给出:一个实数列\(\{x_n\}\)如果满足条件(1),则称它为收敛的(converge)或收敛于\(a\),而\(a\)称为\(\{x_n\}\)的极限(limit),记作\(\lim\limits_{n\to\infty}{x_n}=a\)或\(x_n\to a\)。容易证明极限如果存在,则必是唯一的。不收敛的数列称为是发散的(divergence),其中如果满足条件(2),也可以说成是极限为\(\infty\),同样可以定义极限\(+\infty\)和\(-\infty\)。极限定义澄清了无穷的概念,而且可以更好地描述实数的连续性,它将成为我们的常用语言。

\[\forall\varepsilon>0\exists N(n>N\Rightarrow\left|{x_n-a}\right|<\varepsilon)\tag{1}\]

\[\forall E>0\exists N(n>N\Rightarrow\left|{x_n}\right|>E)\tag{2}\]

  数列是关于自然数的函数,如果将定义域换成实数集,就成为我们所熟悉的一般意义上的函数。关于实数集,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区间(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开区间\((a-\varepsilon,a+\varepsilon)\)叫做\(a\)的\(\varepsilon\)-邻域(neighborhood),而\((x-\delta,x)\cup(x,x+\delta)\)叫\(x\)的去心\(\delta\)-邻域。类似地我们可以有函数的极限定义:若函数\(f(x)\)在\(a\)处满足条件(3),则称\(f(x)\)在\(a\)处收敛于\(A\),记作\(\lim\limits_{x\to a}{f(x)}=A\)或\(f(x)\to A,(x\to a)\)。类似地可以有单侧极限\(x\to a^+,x\to a^-\),以及无穷极限\(x\to+\infty,x\to-\infty\)。

\[\forall\varepsilon>0\exists\delta>0(\left|{x-a}\right|<\delta\Rightarrow\left|{f(x)-A}\right|<\varepsilon)\tag{3}\]

  关于数列还有几个有用的概念,比如逐渐递增或递减的数列称为单调数列,数列中任取无穷个元素按原序组成的数列称为其子列。如果数列或实数集的所有数不大于\(M\),\(M\)称为数列或实数集的上界,上界中的最小数称为上确界,记作\(\sup{X}\)。类似地有下界下确界\(\inf{X}\),同时有上界和下界的数列或数集称为是有界的(bounded)。若\(a\)的任何\(\varepsilon\)-邻域内都含有数集\(X\)的元素(不包含\(a\)),\(a\)称为\(X\)的聚点。闭区间序列\([a_n,b_n]\)如果满足\([a_0,b_0]\supset[a_1,b_1]\supset[a_2,b_2]\supset\cdots\),它称为区间套。能涵盖数集\(X\)的开区间集\(\sum\)称为它的覆盖,若数集\(X\)的任何覆盖都有有限子集能覆盖数集\(X\),则\(X\)称为紧集

  有了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就来看看实数的基本定理,它们又叫实数连续性(continuuity)的基本原理。其中定理(3)(8)对函数也同时成立,相关定理请自行脑补。

  (1)戴德金分割定理:实数集的戴德金分割的右集总有最小值;

  (2)确界存在定理:有上(下)界的实数集必有上(下)确界;

  (3)单调有界定理:单调有界的数列必收敛;

  (4)区间套定理:至少有一个实数属于所有区间套;

  (5)有限覆盖定理:闭区间是紧集。

  (6)聚点定理:有界实数集至少有一个聚点;

  (7)子列定理: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

  (8)柯西判定定理:实数基本序列收敛。

  大部分定理都很“直观”,我们希望可以直接使用它们,而不是通过实数定义来证明。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况且我们在上一篇中也已经证明了(1)或(8)是成立的。当抛开实数定义时,我们唯一的顾虑是:它们之间互相兼容吗?是否存在矛盾呢?答案是让人欣慰的,它们不仅兼容,甚至是等价的!也就是说以任何一个作为公理,都可以成功推导出其他7个定理。相信你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现在我们就来构造一个推导环路,来串联这8个定理。

  \((1)\Rightarrow(2)\)。若\(A\)有上界,定义分割\(X=\{x<a|a\in A\}\),可以证明\(\overline{X}\)的最小值即为\(A\)的上确界。

  \((2)\Rightarrow(3)\)。考察单调数列的确界,它就是数列的极限。

  \((3)\Rightarrow(4)\)。闭区间的边界构成单调数列,且它们互为界限,则必有极限\(a,b\),闭区间\([a,b]\)包含于任一个区间。

  \((4)\Rightarrow(5)\)。假设不能有限覆盖,每次取有无限覆盖的那一侧,考察区间套的公共点,它必能被一个开区间覆盖,矛盾。

  \((5)\Rightarrow(6)\)。假设实数集\(X\)没有聚点,考察能包含它的的闭区间\([a,b]\),在区间上每一点\(y\)都可以取足够小的领域,使其不包含\(X\)除\(y\)之外的点。则这些领域中有限个可以覆盖\([a,b]\),但它们仅包含有限个\(X\)中的点,这与\(X\)有无穷项矛盾。

  \((6)\Rightarrow(7)\)。考虑集合元素组成的集合,它必有聚点,总可以选取一个收敛于聚点的子列。

  \((7)\Rightarrow(8)\)。容易证明基本序列有界,它必有收敛子列,证明所有数都收敛到该子列的极限值。

  \((8)\Rightarrow(1)\)。用中分法取一个逐渐靠近分割的数列,容易证明它是基本序列,证明它的极限即为右集的最小值。

  这里选取的环是最讨巧的证明方法,你可以尝试其它路径,也许会有有趣的发现。有界集的聚点也必然是有界的,可以证明这些聚点的确界也是聚点,它们的上(下)确界也称为变量的上(下)极限,记作\(\overline{\lim},\underline{\lim}\)或\(\limsup,\liminf\),有时用上(下)极限会使表达更简洁,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2. 极限理论

  接下来的内容将数列和函数合并讨论,为了论述方便统一用“变量”来表示它们。关于极限我们有三个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1)证明变量收敛于某个值;(2)判断变量的敛散性;(3)求变量的极限值。下面就从这三方面介绍一些常用方法和结论,有些方法技巧性很强,需要多加思考和练习,而某些结果被广泛应用,需要作为基本结论看待。

2.1 证明收敛

  判断变量收敛于某个值往往出现于已经知道极限的情形,经常用于检验一些比较直观的结论,比如初等函数的极限值。还有一些场合,我们可以先猜测极限值,然后再用定义去证明。证明中会涉及到不少表达式变换和不等式,需要较好的综合素养,我打算另开课题介绍常用的等式和不等式。有时证明中还要用到极限的一些简单性质,比较常用的有以下4个。

   收敛数列有界,收敛函数在足够小的领域内有界;

   变量最终都会落在任一包含极限值的区间内;

   变量四则运算的极限等于变量极限的四则运算;

   复合函数的极限即是极限的函数值。

  下面来几个习题来锻炼一下,请务必从极限定义出发来证明。作几点提示:(1)二项式定理是连接指数变量到幂变量的桥梁,要善用二项式定理产生合适的不等式;(2)均值不等式是把万能钥匙,随意尝试都会有神奇的效果;(3)熟练地使用极限的简单性质,对表达式做适当的缩放和限制。

   证收敛:\(\sqrt[n]{a}\to 1\),\(\sqrt[n]{n}\to 1\),\((n+1)^k-n^k\to\infty(k>1)\);

   证收敛:\(\sqrt[k]{x}\to\sqrt[k]{a},(x\to a)\);

   已知\(x_n-x_{n-2}\to 0\),求证\(\dfrac{x_n-x_{n-1}}{n}\to 0\);

   已知\(x_n\to a,y_n\to b\),求证\(\dfrac{\sum\limits_{k=0}^n{x_ky_{n-k}}}{n+1}\to ab\);

   求证\(x\to a\)充要条件是\(\ln x\to\ln a\);

   \(a_n\to a\),\(t_{nk}\geqslant 0\),\(t_{nk}\to 0\),\(\sum\limits_{k=1}^n{t_{nk}}=1\),证明\(\sum\limits_{k=1}^n{t_{nk}a_k}=a\)。

  两个比较特殊的极限是\(0\)和\(\infty\),对应的变量称为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infty-\infty,0\cdot\infty,\dfrac{0}{0},\dfrac{\infty}{\infty}\)型的极限计算称为不定型。无穷大(小)可以作为一个实在的数看待,但却不能用极限值简单替代,它必须含有趋势的性质,也就是说还有动态的概念。这样的话,两个无穷大(小)就不能仅根据极限值来进行比较,“变化趋势”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参数。考察变量\(\dfrac{x}{y}\),对以下三种情况分别定义无穷大(小)的

  (1)\(\dfrac{x}{y}\to 0\),\(x,y\)对另一个变量称为低阶的或高阶的,记作\(x=o(y)\);

  (2)\(\dfrac{x}{y}\to A\),\(A\)是有限非0数,\(x,y\)称为同阶的,记作\(x=O^*(y)\);若\(A=1\),\(x,y\)称为等阶的,记作\(x\sim y\);

  (3)\(\left|\dfrac{x}{y}\right|<A\),\(A\)有限,记作\(x=O(y)\)。

  初等函数具有以下大小关系,其中\(1<a<b,x\to\infty\),\(m\ll n\)表示\(n\)是\(m\)的高阶无穷大。这些关系经常被用到,你可以作为练习自己证明。

\[{\log_b}x\ll{\log_a}x\ll x^a\ll x^b\ll a^x\ll b^x\ll x!\ll x^x\]

  容易证明,等价变量在乘除法的极限运算中可以互相替换,这将大大简化计算。以下是常用的等价关系\((x\to 0)\),它们更深入的结论将被泰勒公式彻底揭示,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

   \(\sin{x}\sim\tan{x}\sim x\sim\arcsin x\sim\arctan x\),\(1-\cos{x}\sim\dfrac{1}{2}x^2\);

   \(\sum\limits_{k=0}^n{a_kx^k}\sim a_nx^n\),\(\sqrt[k]{x^l+o(x^l)}\sim x^{\frac{l}{k}}\);

   \((1+x)^a-1\sim ax\),\(\ln{(1+x)}\sim e^x-1\sim x\)。

2.2 判断敛散性

  我们的第二个任务是判断变量的敛散性,广义地讲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借助于一些结论我们可以解决某些类型的变量。这里就介绍几种常用的结论,有时候我们可以顺便得到极限值,但更多时候只能判断敛散性。

  首先就是大家可能还有印象的夹逼法则,它是说如果\(x\leqslant y\leqslant z\),且\(x\to a,z\to a\),则\(y\to a\)。这个结论比较容易证明,它能解决的问题在形式上特点也很明显,变量在低阶的变化可以化简表达式,比如下面的问题:

   求极限\(\sqrt[n]{\sum\limits_{k=1}^m{a_k^n}},(a_k>0)\);

   求极限\(\sum\limits_{k=1}^n{\dfrac{1}{\sqrt{n^2+k}}}\)。

  有些变量是累加型的,局部变量的变化趋势最终可以表现为累加量的趋势,这就是Stolz定理:\(y_n\)严格单调上升至\(+\infty\),且\(\lim\limits_{n\to\infty}{\dfrac{x_n-x_{n-1}}{y_n-y_{n-1}}}=A\)存在,则有\(\lim\limits_{n\to\infty}{\dfrac{x_n}{y_n}}=A\)。证明本身是比较好的习题,你可以从定义出发试试。Stolz定理将变量的趋势转化为片段的趋势,它是L'Hospital定理的离散形式,很多时候能化腐朽为神奇,但其形式多变,要善于辨识和变换。一些无穷小数列以递推式出现,利用Stolz定理甚至可以计算它的等价无穷小。尝试一下下面的问题吧:

   已知\(a_n\to a\),求证\(\dfrac{\sum\limits_{k=1}^n{a_k}}{n}\to a\);

   求证\(\dfrac{n}{\sqrt[n]{n!}}\to e\);

   \(0<x_0<1\),\(x_{n+1}=x_n(1-x_n)\),求证\(nx_n\to 1\);

   \(x_0>0\),\(x_{n+1}=\sin{x_n}\),求证\(\sqrt{\dfrac{n}{3}}x_n\to 1\)。

  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极限值作为参考,判断敛散性就只能借助单调有界定理和柯西判定定理(Cauchy's criteria)。单调有界定理的使用难点往往是单调性的证明,需要用到缩放、归纳等方法,针对某些递推式还可以顺便求得极限值。来思考几个问题:

   证明收敛并求极限:\(x_{n+1}=\dfrac{3(1+x_n)}{3+x_n},(x_0>0)\),\(\sqrt{c+\sqrt{c+\cdots+\sqrt{c}}},(c>0)\);

   证明收敛:\(\sum\limits_{k=1}^n{\dfrac{1}{k^2}}\),\(\prod\limits_{k=1}^n{(1+\dfrac{1}{2^k})}\);

   \(u_0<v_0\),\(u_{n+1}=\dfrac{1}{2}(u_n+v_n)\),\(v_{n+1}=\dfrac{1}{3}(u_n+2v_n)\),求证\(\{u_n\},\{v_n\}\)收敛至相同值。

  着重介绍一下数列\(x_n=(1+\dfrac{1}{n})^n\)和\(y_n=(1+\dfrac{1}{n})^{n+1}\),同过二项式的缩放容易证明\(x_n\)单调递增而\(y_n\)单调递减,且互为彼此的上(下)界。所以它们都收敛于某一有限值,而由\(y_n=x_n(1+\dfrac{1}{n})\)可知它们的极限相等,一般记作\(e\),它就是自然对数的底数,也称欧拉数

  另外,由\((1+\dfrac{1}{n})^n<e<(1+\dfrac{1}{n})^{n+1}\)得到\(\dfrac{1}{n+1}<\ln{\dfrac{n+1}{n}}<\dfrac{1}{n}\),进而可以证明\(\sum\limits_{k=1}^n{\dfrac{1}{k}}-\ln{n}\)收敛,收敛值称为欧拉常数\(\gamma\)。

  使用\(x_n=(1+\dfrac{1}{n})^n\)可以计算\(e\)的近似值,但它的收敛速度太慢。考察\(z_n=\sum\limits_{k=0}^{n}{\dfrac{1}{k!}}\),同样用缩放方法可以得到\(x_n<z_n\leqslant e\),故有\(z_n\to e\)。其实还容易得到以下误差估计,并且结合这个式子使用反证法,还可以证明\(e\)是无理数。

\[e=\sum\limits_{k=0}^n{\dfrac{1}{k!}}+\dfrac{\theta}{n!n},(0<\theta<1)\tag{4}\]

  将以上结论推广到函数,也容易有\(e=\lim\limits_{x\to+\infty}{(1+\dfrac{1}{x})^x}\)。它们能很好地解决了一类极限\(1^\infty\)的值,来试试求下面的极限吧:

   \((\dfrac{n}{n+1})^n\),\(n\ln{(1+\dfrac{1}{n})}\)。

  容易证明柯西判定定理和极限的定义其实是等价的,它是变量收敛的充要条件,并且不依赖于未知的极限值。在其它方法都走不通时,那就求助于柯西判定定理吧。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极限定义还是柯西判定定理,你都要能准确地说出其否定定理,毕竟大部分数列都是发散的。考虑以下习题:

   证明调和数列之和发散:\(\sum\limits_{k=1}^n{\dfrac{1}{k}}\);

   已知\(\dfrac{\sum\limits_{k=1}^n{x_k}}{n}\to a\),求证\(\dfrac{x_n}{n}\to 0\)。

2.3 求极限

  最后一个任务是求变量的极限,前面其实已经包含了不少求极限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用综合的方法求解,来挑战一下下面的问题吧:

   求极限:\(\prod\limits_{k=2}^n{\dfrac{k^3-1}{k^3+1}}\),\(\prod\limits_{k=1}^n{\dfrac{2k-1}{2k}}\);

   求极限:\(\lim\limits_{x\to 1}{(\dfrac{m}{1-x^m}-\dfrac{n}{1-x^n})}\);

   已知\(x_n\to a,x_n>0\),求\(\sqrt[n]{\prod\limits_{k=1}^n{x_k}}\)。

  证得这么辛苦,一定有人要问为什么要研究极限?向前看,你已经了解到它是无穷的一个精确模型,另外极限理论还揭示了实数的本质。向后看,目前还看不到,但可以告诉你,它是分析学的基础,是人们征服“连续”所迈出的第一步。而一定意义上“连续”是包含“离散”的,它是对世界的精确度量,所以连续有时还可以应用到离散场景,比如说分析数论。另外,紧接着的微积分课程就是从极限开始的,至于微积分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强调了。如果向应用学科看,数值解和逼近理论也是极限的用武之地,用足够精确的近似值来替代准确值是工业生产中常见需求。看这个简单的递推数列\(x_{n+1}=\dfrac{1}{2}(x_n+\dfrac{D}{x_n})\),容易证明\(x_n\to\sqrt{D}\),所以这个递推式是求\(\sqrt{D}\)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类似的方法数不胜数,更多高级的应用要等到学完级数理论才能展开,级数是傅里叶变换的基础,而后者的大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吧。

posted on 2014-12-02 06:29  卞爱华  阅读(3006)  评论(6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