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论】 01 - 集合还要论?
【本系列目录】
博客总目录
"不就是集合吗?高中就学过了。小样,别以为加个“论”字我就不认识你!"在我们的印象中,集合一直是数学的基础语言,任何一个分支都是由集合定义起的。殊不知,这一状况其实才几十年时间,集合论(Set Theory)的诞生也才一百年左右。你可能更没想到,集合论起始于对无穷的探索和思考,它还掀起了崭新的学科“数学基础”的建立。
集合和逻辑横跨于数学与哲学之间,但它们却如其它枝繁叶茂的应用分支一样,已经生成了错综复杂的根系,使得数学更加丰富,也更加稳固。作为一个小小程序员,我无力也无心去细致学习这个庞大而“无用”的学科。但鉴于其在数学上的地位和思想的重要性,我还是走马观花似得了解了它最简单的概念(不一定是最基本的),从中可以体验到近代数学的精神,建立科学的“数学观”。
但我们的故事却不能从集合论的诞生说起,而是要回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那个数学华丽登场的年代。数学在古希腊超前的繁荣,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信条“万物皆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数的敬仰。但那时的数仅仅指一般的整数,人们对无理数或涉及无穷的概念,一直都避而远之。著名的芝诺悖论(Zeno's Paradox)不仅表现出当时人们对无穷的含糊认识,同时也引发了对无穷长达2000多年的思考。阿基米德(Archimedes)在刻意回避无穷的情况下完成了初等的积分计算,将穷竭法发挥到了极致,但却无缘微积分的发现。牛顿(Newton)、欧拉(Euler)所处的17、18世纪有意地忽视无穷,促成了分析学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但随之人们的困扰也在增加。争论的焦点在于:无穷究竟是潜在的还是实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正是实数和极限概念所必需的。威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领导的分析严格化以极限形式定义了无穷小量,使得人们开始正视无穷。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意识到:数学概念不一定是要可构造的,它还可以被创造,所以无穷也是可以被创造和定义的,一场公理化(Axiomatization)的风暴即将拉开序幕。
一切历史事件看起来是那样的必然,但最初却产生于偶然,我们的主人翁也是这样出场的。康托尔(Cantor)当时在研究三角函数展开的唯一性,研究的深入使他意识到了严格定义无理数的必要性,并由此转向了集合理论的构建。任何新思想的提出都会遭受同时代人的抵制,康托尔的恩师克罗尼克(Kronecker)也站在了集合论的对立面,再加上一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证明,康托尔严重抑郁以致精神失常,最后凄惨地死于精神病院。但他却给数学带来了一场革命,那句“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任然在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Cantor(1845 - 1918)
康托尔掀起的风暴变得越发猛烈,后继者们纷纷投入到这股漩涡中,趁着公理化大潮,这股洪流并入了“数学基础”的大洋之中,并成为其中最强有力的源头。公理化运动为集合论扫清了含糊的概念,使之成为一个经典的数学模型。而“数学基础”继续对逻辑和证明本身进行探讨,以挖地三丈的气势为数学寻求根基,甚至很多分支已经深入到了哲学的地界。“数学基础”的大洋里星光闪耀:罗素、策梅洛、冯·诺依曼、哥德尔、柯恩......,"数学基础"的成果也越发成熟:元数学、范畴轮、力迫法、大基数......。
至此,我们知道集合论已远非我们认识的样子,也远非一个程序员能触碰的。区区几段描述,连故事梗概都谈不上,有兴趣的可以到任何一本数学史中看到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再次重申,这里只是集合论里最简单的概念,它是“数学基础”的九牛之一毛,我只因无法忽视这座高峰的存在,抬头仰望了一眼而已。
【前序学科】数理逻辑
【参考资料】
[1] 《Set Theory(3rd)》,Thomas Jech,2006
这本大部头的专业著作涵盖了集合论的绝大部分内容,依然成为集合论的标准参考书,但不适合做入门书。
[2] 《Roads to Infinity: The Mathematics of Truth and Proof》,John Stillwell,2010
原本是个科普书,但在这位史学家笔下有了更多的专业性,既有趣又严谨,可以作为入门书。
[3] 《基础集合论》,董延闿,1988
讲解公理集合论基础,但不拘泥于公理形式。语言简练清晰,证明详尽,内容安排合理,国内集合论入门首选。
[4] 《选择公理》,赵希顺,2003
从选择公理的历史和原理讲起,进而深入到专业的内容,开头部分可作为很好的科普读物,后面的可作为专业参考书。
[5] 《无穷之旅:关于无穷大的文化史》(To Infinity and Beyond: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Infinite),Eli Maor,1991
从不同角度和学科讲述无穷的概念,包括数字、几何、美学和宇宙。题材丰富,内容浅显易懂,休闲读物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