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解析目标成本、计划成本、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转)

l(假定下面的场景)

1. 成品A下面需要两个组件B(2个)、 C(3个);

2. 原材料B的成本视图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2元;计划价格-1.5元;移动平均价-2.2元;

3. 原材料C的成本视图也有三个价格:标准价格-3元;计划价格-2.6元;移动平均价-2.5元;

   注:根据核算变式中定义的存取顺序取价

4. 成本中心对应的价格为:人工-3元/H;   机器-2元/H ;(KP26中的价格-计划作业价格)

5. 工艺路线数据(只有一道工序):人工-0.5小时;机器-0.6小时;

6 .有生产订单要生成成品A50件;

7. 月末成本中心分割、价格计算、生产订单价格重估后

成本中心实际价格为:人工-6元/H; 机器-5元/H,实际工时人工0.2 机器0.3

8. 入库数量为20件

标准成本 = 50 * ( 2*2+3*3  +0.5*3 +0.6*2)     这里标准成本的核算变式PPC1是取原材料的标准价

计划成本 = 50*( 2*1.5+3*2.6  +0.5*3 +0.6*2)   这里订单核算变式PPP1取的是原材料的计划价,这里可能修改订单组件

目标成本 = 20*( 2*2+3*3  +0.2*3 +0.3*2)        

实际成本 = 20*( 2*2.2+3*2.5  +0.2*6 +0.3*5)     这里数量和价格都是实际数,原材料取价根据PPP2里面定义的取数逻辑。

 

 (1)标准成本=标准价*标准量即根据物料主数据上的标准价S*BOM上的物料数量等到标准价,一般来讲我们是通过T-codeCK24发布出来,即我们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2看到的就是标准价。
(2)目标成本=标准价*实际量,标准价同(1),实际量的来源于T-codeCO11N的报工后的工时得到。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成本有误,一定要去查一下是否没有报工。
(3)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量,因为你是采用标准价,所以出入库都是标准价格,系统本身并没有实际价格,但是在CO88结算后会结算出产品差异,即标准价+差异=实际价格

posted @ 2010-12-20 13:49  SAP-BOY  阅读(404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