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成本与开发细节的讨论
这两天经历了不少事情,总结起来,让我有了新的观念:
前天去参加一个软件招标会,软件本身价值17W,附带的测试手机那个公司卖5W,在中关村1K就拿下了。当时我那个吃惊啊,软件是国产的,17W仅仅是零售版,而不是源代码...他卖一份副本就是17W的利润!
这两天很关心苹果的macbook air,惊异于它的轻薄,仔细的查看了拆解图,原来,绝大多数体积被硕大的薄型锂电池占据,为了尽可能减少体积,采用了SSD的NAND FLASH板载硬盘,板载内存,显卡和CPU更不用说,都是超小体积的封装,简单说,就是所有元件都放在占笔记本面积五分之一的PCB上。也是如此,才能做到如此轻薄。
在设计我的X-MOVE 4.0时,为了保证无线传感节点尽可能轻薄,我从选型到设计,好不容易才将PCB板压缩在指甲盖大小,3mm厚度,集成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场计,处理器和射频。可惜,电池又成了系统体积和设计的短板,电池体积占据了整个系统的60%,但不能再小了,否则功耗再低也不能保证长时间续航。 为了将手持的节点做到尽可能的漂亮,减少一半厚度,我还得重新设计电路和封装,花更多的时间,重新考虑所有问题。但是,就算体积上有0.3mm的差错,可能板子就废掉了。
北邮每年那么多创新项目,人们看着稀奇好玩,因为在市场没有这样的东西。但,真的没有吗?这种东西早就有了,或者早就被想到了,可是它不可靠,不符合细节要求,所以无法推广(当然我的也包括在内)。
有人做3G.做LTE,做网页,做软件开发,便瞧不起做“单片机”的人,认为那小破芯片才能跑到8MHz,我用的是Linux,硬件有上G的CPU和GPU! 这就好比我站在1楼,你站在20楼,你的身高就比我高?殊不知,越高级的东西,就会更加封装,用起来更简单。想想做个锁相环和做GPS谁复杂?锁相环麻烦得多!
“水果忍者”这个火遍全球的手机游戏,凭什么成功?它的技术?它的算法?它的界面?貌似都不是,它的成功来自于人们最简单的游戏欲求——放松,发泄和得分的欲求。或许复杂的迷宫游戏,虽然引入了复杂的算法,可是受者寥寥。
于是,我认识到一个问题,完成技术验证——原型设计——样机——产品——精美产品——完美产品,是一条如此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苹果做得再好,也只能是精美产品。我们为了做一件事情,做成它可能需要1个小时,但做好却会花50个小时,若要做到完美,那200,甚至1000小时都不够。太多的细节需要考虑,而且每一步都要精心策划,丝毫差错会导致完全失败。
我做的X-MOVE 手持终端,彩屏界面,传感器和系统是我认真设计过的,认为几乎没有bug了。可却总会出问题,在寒冷环境下,传感器变得很死板,屏幕变花,按键的橡胶都开始有毛病了!
原来难以理解,凭什么苹果卖那么贵,凭什么制作一个广告上百万,凭什么我做的东西就老出问题,经常死机,凭什么军事用途的芯片要比民用的贵10倍不止。为什么体感技术,图像识别,肌肉传感器那么多新技术出现这么多年都很难融入大众生活。就是因为细节。100次试验中有1次失败,那它就是不成熟的,发射核弹的按钮依旧采用最可靠的按键设计,几百年后也不会出现“脑电波识别检测”功能。为了达到完美的细节,花掉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太多。所谓“体感”,“图像识别”,最多也就是人们茶余饭后看电影上上网时候玩的东西,游戏甚至都不愿意用它,因为太累,什么操作都不如“按键”简单快捷方便准确,严重影响得分......悲也,难不成我一年来做的工作都是没有价值的?。
到底什么是价值?价值的不能用一个标尺来衡量。记得以前有故事,说工厂里输气管道坏了,死活找不到问题,于是请来了德国专家,专家走到某个地方敲了敲,说这坏了,人们一修,故障马上解除;专家要收20W,人们不解,不就是敲了一下吗?专家说,知道在哪敲19W,敲这一下值1W。
我做的东西值钱吗?这事怎么衡量?一首歌可以卖上百万,一幅画上亿都不稀奇。价值巨大的化学配方专利,每年产生几十亿美元的价值,可能仅仅是某一步的细微参数要求。很多科学理论研究出来却无法用于实践,但绝对不能认为是“无用”的,比如导航理论和计算机图形学的核心之一“四元数”,100年前人们认为它只是数字舞蹈,而现在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何况现在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的“线性代数”,在大一时我仅仅认为那是无聊的数学游戏!
文章想要表达不少意思,总结一下:
1. 硬件很值钱,软件更值钱,设计更值钱,创意最值钱。系统设计难度随着要求以指数形式上涨,因此开发时间和成本价格都会以此上涨。所以,别说有些东西贵,人家值这个价。
2. 成熟度是进入市场的主要因素,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可靠,它可能也会是失败的。
3. 细节决定一切 ,同样的东西不同的细节,放在喜马拉雅山上考验一下,很快就看出胜负。而为了满足细节,整个方案都要推倒重来。
4. 价值不能由一个尺度衡量, 不能一个人来衡量,或一群人来衡量,甚至一个时代来衡量。
5. 不能眼高手低,整天满脑子的“架构”,不如认真的去编代码。做安卓开发的比做电阻电容搞模电的人牛?呵呵。
恩,以上所有都属个人观点,异议者欢迎讨论,轻拍。
作者:热情的沙漠
出处:http://www.cnblogs.com/buptzy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