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命令行二三事
第一次接触命令行,应该是2016暑假后一个人按着《鸟叔LINUX私房菜》,一点一点学着敲开始。命令行对于我而言,第一感觉是 酷 。
但随着新鲜感褪去,习惯图形操作系统和鼠标配合使用确实令我捉襟见肘,说明系统的学习命令行是一道绕不过去但关卡。
以下是本次寒假对命令行学习及使用的一些心得。
linux命令行学习的些许心得
先放上最近Linux命令使用频率——
以上命令学习自freebuf社区
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
1.一开始配置系统需求最大的命令是sudo获取权限。
权限在linux系统中十分重要。
其中,运用在修改权限方面的命令行有——
chgrp:改变文件所属用户组。命令格式为:chgrp 用户名 文件或目录
chown:改变文件所有者。命令格式为:chown 所有者 文件或目录
chmod:改变文件的权限。命令格式为:chmod 权限属性 文件或目录
//使用权限属性时,0"表示没有权限、“1”表示可执行权限、“2”表示可写权限、“4”表示可读权限。
linux给文件或目录赋权限还有一种容易理解方法。
“a”表示所有用户,“u”表示创建者、“g”表示创建者同组用户、“o”表示其他用户;“+”表示添加权限,“-”表示取消权限;“r”表示读权限、“w”表示写权限、“x”表示写权限。
比如:“chmod a-x”表示所有用户对此文件或目录将没有执行权限。
2.从论坛网友回帖可以看出切换和浏览命令稳居使用频率前五位。侧面说明命令行在操作和管理文件时的便捷。
3.第四的set,第六的source,第九的tar都侧面反映了用户最近频繁更改设置、软件的状态。
其中关于解压方面——
-c: 建立压缩档案
-x:解压
-t:查看内容
-r:向压缩归档文件末尾追加文件
-u:更新原压缩包中的文件
这五个是独立的命令,压缩解压都要用到其中一个,可以和别的命令连用但只能用其中一个。下面的参数是根据需要在压缩或解压档案时可选的。
-z:有gzip属性的
-j:有bz2属性的
-Z:有compress属性的
-v:显示所有过程
-O:将文件解开到标准输出
下面的参数-f是必须的
-f: 使用档案名字,切记,这个参数是最后一个参数,后面只能接档案名。
*.tar 用 tar –xvf 解压
*.gz 用 gzip -d或者gunzip 解压
.tar.gz和.tgz 用 tar –xzf 解压
*.bz2 用 bzip2 -d或者用bunzip2 解压
*.tar.bz2用tar –xjf 解压
*.Z 用 uncompress 解压
*.tar.Z 用tar –xZf 解压
*.rar 用 unrar e解压
*.zip 用 unzip 解压
4.第五的java反映了最近配置及测试java环境的状态。
相较于windows,java在环境变量配置方面对新手显得不友好……不过也让我感受到了/etc/profile中几行代码的力量。
ps:在选择jdk版本时,曾与本机操作系统位数不匹配产生了bush,一度不知所措,这点希望给未来提个醒。
5.至于第九的vim,个人觉得需要花点时间到实验楼上做点功课,毕竟用过的都说好。
缺点:个人觉得对于命令行还不够熟悉,只停留在最外层上,对于重定向等命令还没有涉及过。其次对命令行使用时的一些可选属性不够了解,使用man多尝试下可能会使情况更好些
附:
某位同学有意思的命令行使用频率——
1-- 234- 23.4% cd
2-- 208- 20.8% ls
3-- 92- 9.2% python
4-- 74- 7.4% svn
5-- 36- 3.6% startx
6-- 18- 1.8% hydra
7-- 16- 1.6% vi
8-- 16- 1.6% killall
9-- 15- 1.5% git
10-- 13- 1.3% ps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