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池的实现(二)
2011-09-01 21:24 bangerlee 阅读(20761) 评论(4) 编辑 收藏 举报《内存池的实现(一)》中,介绍了使用内存池的原因,设计内存池应该考虑的问题,最后给出一个简单的内存池实现例子。使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的内存池实现方案,要在一定的限定条件下,下面我们来看更通用的内存池实现——Apache服务器的内存池实现。
Apache服务器的开发人员将代码中可移植的部分整理出来,编辑成Apache可移植运行库(Apacheportable Run-timelibraries),简称APR,该库可从这里下载,其中包含这里要介绍的内存池的实现代码。下面将Apache服务器内存池简称为APR内存池。
APR内存池结构
1.内存分配结点
在了解整个内存池架构前,我们先来了解APR内存池中最基本的单元——内存分配结点。内存分配结点被用来描述每次分配的内存块,对应的结构名为apr_memnode_t,定义在文件apr_allocator.h中,其定义如下:
/* basic memory nodestructure*/ struct apr_memnode_t { apr_memnode_t*next; /**< next memnode */ apr_memnode_t**ref; /**< reference to self */ apr_uint32_t index; /**< size */ apr_uint32_t free_index; /**< how much free */ char *first_avail; /**< pointer to first free memory */ char *endp; /**< pointer to end of free memory */ };
即使结构中的每个字段,源文件中都给出了注释,但对于每个字段的用途,还是很难让人理解。这里先给出每个字段的简略解析:
- next: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
- ref:指向上一结点的next结点,上一结点的next指向本结点,因此**ref就是本结点自身;
- index:既指示了该结点的大小,同时指示了该结点所在链表的索引下标值;
- free_index:所描述的内存块中未被占用的空间(这里和上面的index和它们字面意思有出入,理解的时候要留意);
- first_avail:指向可用空间开始位置的指针;
- endp:指向可用空间结尾位置的指针。
该结点示意图如下:
2.内存分配器
在ARP内存池中,使用内存分配器对内存分配结点进行管理,它在apr_pools.c中定义如下:
struct apr_allocator_t { apr_uint32_t max_index; apr_uint32_t max_free_index; apr_uint32_t current_free_index; apr_pool_t *owner; apr_memnode_t *free[MAX_INDEX]; };
- max_index:free指针数组的下标,free[max_index]指向已有的最大内存块链表;
- max_free_index:内存分配器所能容纳的最大内存空间数值;
- current_free_index:内存分配器中还能接收的空间大小,与max_free_index结合使用,解决限制内存池空间大小的问题;
- owner:指示该分配器属于哪个内存池;
- free:指向一组链表的头结点,该链表中每个结点指向内存结点组成的链表,MAX_INDEX为20。
内存分配器及其管理的内存结点图示如下: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free数组的下标从1到MAX_INDEX-1,分别指向一条结点大小固定的链表,下标增加1,结点的大小增加4k,因此free[MAX_INDEX]所指向的链表的结点大小为84k,这也是内存池使用者所能申请的最大”规则结点“,超过该大小的结点将下标0指向的链表进行管理。要明白free数组下标和结点大小的关系,我们需要知道宏定义APR_ALIGN:
#defineAPR_ALIGN(size, boundary) \ (((size)+ ((boundary) - 1)) &~((boundary) - 1))
该宏所做的无非就是计算出最接近size的boundary的整数倍的整数。通常情况下size大小为整数即可,而boundary则必须保证为2的幂。比如APR_ALIGN(7,4)为8;APR_ALIGN(21,8)为24;APR_ALIGN(21,16)则为32。
对于每次空间申请,APR先对齐空间大小:
size = APR_ALIGN(size +APR_MEMNODE_T_SIZE, 4096);
结果是size的值变成4096(4k,2的12次方)的倍数,最后,通过左移与我们的下标对应起来:
index= (size >>BOUNDARY_INDEX) - 1; //BOUNDARY_INDEX=12
3.内存池结点
APR的内存池结点,在apr_pools.c文件中定义如下:
struct apr_pool_t { …… apr_allocator_t *allocator; apr_memnode_t *active; …… };
该结构中的字段比较多,我们主要关注以上列出的两个字段。
- allocator:指向相应的内存分配器;
- active:指向使用中内存链表的指针
内存池结点及其管理的内存结点如下图所示:
需要留意的是虽然该结构字面意义上为“内存池结构”,但是它负责管理使用中的内存。
APR内存池的内存管理
对APR内存池各个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们来看APR中是如何利用这些结构进行内存管理的。
1.内存申请
内存申请的核心函数是allocator_alloc函数,参数为一个指向内存分配器的指针和所要申请空间的大小,内存分配就是对内存分配器进行操作(以下列出的字段参见“内存分配器”章节),其内存申请的策略如下:
- 根据申请空间的大小size,生成索引index,如果索引数值在1~max_index范围内,那就在index~max_index范围内的链表中返回一块内存;
- 如果索引数值index >max_index,则在free[0]链表中查找一块合适的内存;
- 经上两步仍未找到空闲内存块,则通过malloc(size)返回一块新生成的内存。
2.内存释放
在内存申请中提到,假如内存分配器中没有合适的内存块,将会调用malloc获取一块,但是新分配的内存并不挂接到内存分配器链表中,而是在调用allocator_free进行内存释放的时候,内存才可能挂到内存分配器链表上。内存释放策略如下:
- 如果结点的大小超过了完全释放的阙值max_free_index,那么我们就不能将其简单的归还到索引链表中,而必须将其完全归还给操作系统;
- 如果index< MAX_INDEX,则意味着该结点属于“规则结点”的范围。因此可以将该结点返回到对应的“规则链表”中;
- 如果结点超过了“规则结点”的范围,但是并没有超过阙值max_free_index,此时我们则可以将其置于“索引0”链表的首部中。
3.内存池结点管理的内存
刚开始,由内存分配器管理的链表并没有挂接任何内存,也就是说内存池是空的,当我们申请内存时,必然进行“内存申请”中的第三步操作,新分配的内存就由我们的内存池结点进行管理。
先来看用于内存池结点管理的一个宏定义:
/* Node list managementhelper macros; list_insert() inserts 'node' * before 'point'. */ #define list_insert(node,point) do { \ node->ref= point->ref; \ *node->ref= node; \ node->next= point; \ point->ref= &node->next; \ } while (0)
在内存池结点初次建立时,链表状态如下图:
再次申请一个结点,运行list_insert(node,point)后,结果如下图:
我们可以通过allocator_free调用或apr_pool_clear、apr_pool_destroy调用(它们内部调用allocator_free)进行内存池结点的释放,所释放的内存将按照“内存释放”中的策略归还内存池或操作系统。
小结
free数组下标的双重含义(即是数组下标,又指示内存块大小)、通过阙值max_free_index限制内存池大小,这些都较难理解,但也是是APR内存池实现中出彩的部分,另外,APR内存池还涉及到父/子/兄弟内存池、内存池生命周期的概念,同学们可以通过文章末尾给出的参考文档,进行更深入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