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简介(一)——卷积神经网络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简单介绍时下流行的深度学习算法的基础知识,本人也看过许多其他教程,感觉其中大部分讲的还是太过深奥,于是便有了写一篇科普文的想法。博主也是现学现卖,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指出,共同进步。

本文的目标读者是对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有一定了解的同学(包括:梯度下降、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算法等),机器学习的相关知识强烈推荐吴恩达大神的机器学习课程

 

深度学习简介

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神经网络上运用各种机器学习算法解决图像,文本等各种问题的算法集合。深度学习从大类上可以归入神经网络,不过在具体实现上有许多变化。深度学习的核心是特征学习,旨在通过分层网络获取分层次的特征信息,从而解决以往需要人工设计特征的重要难题。深度学习是一个框架,包含多个重要算法: 

  •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卷积神经网络
  • AutoEncoder自动编码器
  • Sparse Coding稀疏编码
  • 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RBM)限制波尔兹曼机
  • Deep Belief Networks(DBN)深信度网络
  •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多层反馈循环神经网络神经网络

对于不同问题(图像,语音,文本),需要选用不同网络模型才能达到更好效果。

此外,最近几年增强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与深度学习的结合也创造了许多了不起的成果,AlphaGo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视觉原理

深度学习的许多研究成果,离不开对大脑认知原理的研究,尤其是视觉原理的研究。

1981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 David Hubel(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神经生物学家) 和TorstenWiesel,以及 Roger Sperry。前两位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可视皮层是分级的。

人类的视觉原理如下:从原始信号摄入开始(瞳孔摄入像素 Pixels),接着做初步处理(大脑皮层某些细胞发现边缘和方向),然后抽象(大脑判定,眼前的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然后进一步抽象(大脑进一步判定该物体是只气球)。下面是人脑进行人脸识别的一个示例:

 

对于不同的物体,人类视觉也是通过这样逐层分级,来进行认知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底层特征基本上是类似的,就是各种边缘,越往上,越能提取出此类物体的一些特征(轮子、眼睛、躯干等),到最上层,不同的高级特征最终组合成相应的图像,从而能够让人类准确的区分不同的物体。

 

那么我们可以很自然的想到:可以不可以模仿人类大脑的这个特点,构造多层的神经网络,较低层的识别初级的图像特征,若干底层特征组成更上一层特征,最终通过多个层级的组合,最终在顶层做出分类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许多深度学习算法(包括CNN)的灵感来源。

 

卷积网络介绍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神经网络,擅长处理图像特别是大图像的相关机器学习问题。

卷积网络通过一系列方法,成功将数据量庞大的图像识别问题不断降维,最终使其能够被训练。CNN最早由Yann LeCun提出并应用在手写字体识别上(MINST)。LeCun提出的网络称为LeNet,其网络结构如下:

这是一个最典型的卷积网络,由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组成。其中卷积层与池化层配合,组成多个卷积组,逐层提取特征,最终通过若干个全连接层完成分类。

卷积层完成的操作,可以认为是受局部感受野概念的启发,而池化层,主要是为了降低数据维度。

综合起来说,CNN通过卷积来模拟特征区分,并且通过卷积的权值共享及池化,来降低网络参数的数量级,最后通过传统神经网络完成分类等任务。

 

降低参数量级

为什么要降低参数量级?从下面的例子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我们使用传统神经网络方式,对一张图片进行分类,那么,我们把图片的每个像素都连接到隐藏层节点上,那么对于一张1000x1000像素的图片,如果我们有1M隐藏层单元,那么一共有10^12个参数,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如下图所示)

但是我们在CNN里,可以大大减少参数个数,我们基于以下两个假设:

1)最底层特征都是局部性的,也就是说,我们用10x10这样大小的过滤器就能表示边缘等底层特征

2)图像上不同小片段,以及不同图像上的小片段的特征是类似的,也就是说,我们能用同样的一组分类器来描述各种各样不同的图像

基于以上两个,假设,我们就能把第一层网络结构简化如下:

我们用100个10x10的小过滤器,就能够描述整幅图片上的底层特征。

 

卷积(Convolution)

卷积运算的定义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我们有一个5x5的图像,我们用一个3x3的卷积核:

1  0  1

0  1  0

1  0  1

来对图像进行卷积操作(可以理解为有一个滑动窗口,把卷积核与对应的图像像素做乘积然后求和),得到了3x3的卷积结果。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使用一个过滤器(卷积核)来过滤图像的各个小区域,从而得到这些小区域的特征值。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卷积核的值是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

在具体应用中,往往有多个卷积核,可以认为,每个卷积核代表了一种图像模式,如果某个图像块与此卷积核卷积出的值大,则认为此图像块十分接近于此卷积核。如果我们设计了6个卷积核,可以理解:我们认为这个图像上有6种底层纹理模式,也就是我们用6中基础模式就能描绘出一副图像。以下就是24种不同的卷积核的示例:

 

池化(Pooling)

池化听起来很高深,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下采样。池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图片是20x20的,我们对其进行下采样,采样窗口为10x10,最终将其下采样成为一个2x2大小的特征图。

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即使做完了卷积,图像仍然很大(因为卷积核比较小),所以为了降低数据维度,就进行下采样。

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即使减少了许多数据,特征的统计属性仍能够描述图像,而且由于降低了数据维度,有效地避免了过拟合。

在实际应用中,池化根据下采样的方法,分为最大值下采样(Max-Pooling)与平均值下采样(Mean-Pooling)。

 

LeNet介绍

下面再回到LeNet网络结构:

这回我们就比较好理解了,原始图像进来以后,先进入一个卷积层C1,由6个5x5的卷积核组成,卷积出28x28的图像,然后下采样到14x14(S2)。

接下来,再进一个卷积层C3,由16个5x5的卷积核组成,之后再下采样到5x5(S4)。

注意,这里S2与C3的连接方式并不是全连接,而是部分连接,如下图所示:

其中行代表S2层的某个节点,列代表C3层的某个节点。

我们可以看出,C3-0跟S2-0,1,2连接,C3-1跟S2-1,2,3连接,后面依次类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实就是排列组合:

 

0 0 0 1 1 1

0 0 1 1 1 0

0 1 1 1 0 0

...

1 1 1 1 1 1

 

我们可以领悟作者的意图,即用不同特征的底层组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高级特征,例如:/ + \ = ^ (比较抽象O(∩_∩)O~),再比如好多个斜线段连成一个圆等等。

最后,通过全连接层C5、F6得到10个输出,对应10个数字的概率。

 

最后说一点个人的想法哈,我认为第一个卷积层选6个卷积核是有原因的,大概也许可能是因为0~9其实能用以下6个边缘来代表:

是不是有点道理呢,哈哈

然后C3层的数量选择上面也说了,是从选3个开始的排列组合,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这些都是针对特定问题的trick,现在更加通用的网络的结构都会复杂得多,至于这些网络的参数如何选择,那就需要我们好好学习了。

 

训练过程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与传统神经网络类似,也是参照了反向传播算法。

第一阶段,向前传播阶段:

a)从样本集中取一个样本(X,Yp),将X输入网络;

b)计算相应的实际输出Op

      在此阶段,信息从输入层经过逐级的变换,传送到输出层。这个过程也是网络在完成训练后正常运行时执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网络执行的是计算(实际上就是输入与每层的权值矩阵相点乘,得到最后的输出结果):

          Op=Fn(…(F2(F1(XpW(1))W(2))…)W(n)

第二阶段,向后传播阶段

a)算实际输出Op与相应的理想输出Yp的差;

b)按极小化误差的方法反向传播调整权矩阵。

以上内容摘自其他博客,由于我也没有仔细了解这一块,建议直接参考原博客

 

参考资料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学习笔记整理系列之(七) 

Deep Learning论文笔记之(四)CNN卷积神经网络推导和实现

卷积神经网络(一):LeNet5的基本结构

UFLDL Tutorial 

 

(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地址链接:http://www.cnblogs.com/alexcai/p/5506806.html

 

posted @ 2016-05-19 14:51  alexcai  阅读(263518)  评论(7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