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架构师》的 

     知识3.0教学范例(3) 

 

作者:高焕堂,misoo.tw@qq.com 

首页:Back

下一篇:《未来架构师》的教学范例(4)

                           

主题:诸葛亮如何思考三分天下?

(图片源自百度图片)

一、前言

  面对复杂,唯有简单。孔明(即诸葛亮)从复杂(混乱无序)的现实环境里,设计出简单结构,含有3项元素: 北魏、东吴和西蜀。然后,让这项简单设计、复杂现状和美好愿景(未来的乱中有序),三者并存于心中,基于三者的张力而努力寻觅他自己的<how-to>。这是中华文化中,非常亮丽的知识3.0思维的杰作。

  其中的3项元素之间,有其明确能鼎足而三的力量关系:曹操得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有人和。让人们(如刘备、关羽等)容易了解,有信心来操作简单,并有效驾驭复杂,其心中对于孔明所寻觅出来的<how-to>也变得简单了。

  孔明已经设计出简单(结构)了,这项结构就如同一个<容>器,可以拿它来容纳变<易>,这就是汉字:容易(easy)的涵意了。孔明也找出简单的<how-to>来说如何将复杂现况,按部就班地收纳进去这个简单结构里。这个<how-to>就是《隆中对>所写的: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而三之势。

  设计出简单(结构),以及拿简单结构(容器)来<容>纳变<易>,都只是手段而已。接着,基于这项简单之序,进一步驾驭未来的复杂,让未来的复杂呈现乱中有序,符合愿景里的期待:一统天下、恢复汉室。

  于是,孔明又努力寻觅他自己的<how-to>,来操作这项简单,驾驭复杂、实现愿景。这个<how-to>就是:待天下有变,联吴抗曹,从荆州和秦川同时进兵,图取中原恢复汉室。

  在知识3.0里,<想>的技能就是思维技能(不仅仅是领悟),人人可以像孔明一样,面对复杂、设计出简单,提升了团队管理复杂的能力。于是,面对新世界的百花齐放、繁荣多变,就不会害怕、信心满满、洞悉时势、掌握机运了。 

二、简单的思维框架

  孔明面对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复杂多变。它设计出了简单的<鼎足而三>架构。然后,发展出独特的<how-to>来操作简单,驾驭复杂,来实现愿景。然而,孔明是历史上著名的聪明人物,他的思考过程是很复杂的。如果我想来叙述出孔明的思维,我也面临一个复杂的情境。没关系,别忘了:面对复杂,唯有简单。

  我也从知识3.0的复杂中设计出简单结构,就如同孔明的<鼎足而三>的简单结构,我的简单结构含有4个元素: 问题(problem)、愿景(vision)、假设(Hypothesis)和事实(reality)。如下图:

 

  基于这个简单框架,人人可以拥有自创的简单和how-to,并藉之驾驭复杂。例如,可以从<问题>出发,用心观想化解问题之后的美好<愿景>。然后在愿景的指引下,大胆提出各项假设性方案,并透过小心求(否)证加以过滤、去芜存菁,在这过程中有效分析现实、深入探索问题。这是我自创的简单和how-to

  在知识1.0里,偏重于直接分析<现实>、探索<问题>。而在知识3.0则添加<愿景>和<假设>性方案建立问题架构体系,有系统地分析现实和谈探索问题,并设计出最佳方案、解决问题。

  别忘了,在知识3.0里,像上述的的简单思维框架,并不是唯一的,而是人人都可以设计出自己的简单框架,并基于自己的简单框架,而设计出许多<how-to>来操作这些框架。如此,即可设计出最佳方案、解决问题、驾驭复杂。 

三、流程演练:以《隆中对》为例

  现在就来演练我设计出来的流程(how-to)。 

Step-1. 从这思维框架的四项要素,及其明确关系,如下图: 

Step-2. 关注问题:建安十二年,刘备想统一天下、恢复汉室,但是不知何去何从? 兹表示如下:

 

Step-3. 关注问题的起因,是源自现实因素:曹操和孙权各据一方,不知如何突破。表示如下:

 

Step-4. 观想美好的愿景,也就是孔明观想刘备阵营的愿景:统一天下、恢复汉室。表示如下:

 

Step-5. 愿景是刘备阵营的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期待。基于愿景,大胆建立假设性方案,也就是通往该特定愿景的可能路径。例如,很容易联想到直接进攻北魏,立即统一天下(又称一分天下)。也很容易联想到直接进攻东吴,与北魏互相抗衡(又称二分天下)。也很容易联想到联吴抗魏,鼎足而三(又称三分天下)。于是,得到三个假设性方案。表示如下: 

  但是这些可通往愿景之路径,人们还未确知是否可获得能够现实条件的支持,所以称为<假设性>方案。 

Step-6. 开始进行<小心求(否)证>的动作,结果发现了: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兹表示如下:

 

  别忘了,此时要心存<否>证的念头,着眼于寻觅反面的事实证据,以否定掉假设性方案为目标。 

Step-7. 由于现实条件无法支撑这个假设性方案,就删除(否定)了第1个方案,表示如下:

 

Step-8. 接着,拿另一个假设性方案,来<小心求证>一番,结果发现了: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兹表示如下:

 

Step-9. 由于现实条件无法支撑这个假设性方案,就删除(否定)了第2个方案,表示如下:

 

Step-10. 接着,拿另一个假设性方案,来<小心求证>一番,并没有发现可以否证的因素。表示如下:

 

Step-11. 虽然没有发现可以否证的因素,但是也没有足够信心以确认是否可行。表示如下: 

  别忘了,此时要心存<否>证的念头,着眼于寻觅反面的事实证据,以否定掉假设性方案为目标。

Step-12. 此时,把这个没有被否定的假设性方案,视同于一个小目标或小愿景,然后寻觅其<how-to>:先取荆州,再取益州。假设这两阶段皆为可行,这个小目标(即三分天下)就可实现了。因此,将这两阶段是为两个假设性方案。表示如下:    

Step-13. 开始拿Hypothesis-3.1方案,进行<小心求(否)证>的动作。兹表示如下:  

Step-14. 虽然心存<否>证的念头,着眼于寻觅反面的事实证据,试图去否定假设性方案。然而找不到足以否定的因素,反而发现了有利的因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这个假设性方案获得正面支持。如下图所示: 

Step-15. 接着拿Hypothesis-3.2方案,进行<小心求(否)证>一番。兹表示如下: 

Step-16. 也是心存<否>证的念头,着眼于寻觅反面的事实证据,试图去否定假设性方案。并没有发现否定性的因素,却发现了有利的因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个假设性方案获得正面支持。表示如下:  

Step-17. 于是,这个假设性方案<三分天下>,就成为可实现计划(feasible plan)了。也就寻觅到了一个<how-to>,用来操作这个简单结构:<魏、蜀、吴鼎足而三>。表示如下:

 

Step-18. 于是确立了鼎足而三。基于这个简单结构,再加上一项对未来的假设(assumption):西蜀能兼顾荆州和益州。就能寻觅一个<how-to>: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藉由这项<how-to>来操作简单、驾驭复杂、大展宏图了。表示如下: 

四、结语

  在孔明的《隆中对》里并没有详述幕后的假设:西蜀能兼顾荆州和益州。就把它视为真理,刘备阵营也未察觉这项不自觉的假设,就努力实践了<鼎足而三>的设计。后来却因假设没有成真,就未能大展宏图,统一天下。

  尽管最后刘备的大愿景(统一天下)并未成真,但是孔明的小愿景(三足鼎立)却实现了。这是中华文化中,很经典的知识3.0的杰作。人们脑海里,并存着三个不同的视角(或观点),基于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张力,并且审时度势、依现实条件来寻觅可行的<how-to>。

   所以,在知识3.0里,在脑海里并存多个视角(multiple views)是个基本素养和能力。

~ End ~ 

**** 附錄:高煥堂的教學案例--- 孔明的空城計  *****

 

 

 

 

                                                                                                    

著作:《思考软件、创新设计:A段架构师的思考技术》

演讲:创新思维框架(2016 Tid大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未来架构师》

 《未来架构师》教学范例(1):如何发明皮鞋

 《未来架构师》教学范例(2):如何整理化妝品

 《未来架构师》教学范例(3):孔明如何思考三分天下

 《未来架构师》教学范例(4):三国的街亭之战

 《未来架构师》教学范例(5):成吉思汗的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