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ie

Sometimes at night when I look up at the stars, and see the whole sky just laid out there, don't you think I ain't remembering it all. I still got dreams like anybody else, and ever so often, I am thinking about how things might of been. 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I'm forty, fifty, sixty years old, you know?

开发流程 - RUP

Summary
RUP的基本组成元素:
   
通过工作流的方式体现软件工程过程,以各种指导原则方式组织,并明确各个角色及其职责、活动、工件等
整个软件工程过程的步骤划分如下:
   

关键特征:迭代(Iterative)、以架构为中心(Architecture-Centric)、用例驱动(Use-Case Driven)
     
横轴表示时间维度,纵轴表示RUP中的9个工作流。工作流在纵轴上的高度,表示某时刻该工作流的工作量比重

Phases
在时间维度上,RUP将项目分成4个阶段(Phases):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造阶段Construction、交付阶段Transition。阶段只是一种较粗的划分方式,强调该时间段内的工作重心、主要目标。比如说交付阶段,并不仅仅是将项目交付给用户使用,同时也包括了需求、设计、实现、测试等活动,只是说这个阶段从项目整体来看,他的重点在于给客户交付,比如参考下面的增量交付模式
每个阶段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迭代过程,每个迭代都是一个完整的开发流程,至少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这几个活动,可以看作一个小的瀑布模型过程,每个迭代的产出都是稳定的、可执行的产品(产品子集)
每个工作流都定义了相关的产出,在项目的四个阶段中,各工作流产出的完成情况可以用下图大致描述
   
项目完成时,所有产出都是完整的
每个阶段结束都是一个主要milestone,需要进行评估检验是否实现了该阶段的目标

对比较典型的中型项目,各阶段的进度、工作量分布大致如下
   
   

初始阶段 Inception
对新项目,初始阶段主要与利益相关者就项目目标进行交流,确定业务和需求风险等,对已有系统改进升级的项目,也需要确定项目值得做并且可以做
工作流:

主要目标:
1. 确定项目范围、边界条件,包括运作场景、验收标准,以及哪些可能会做哪些可能不会做
2. 确定关键用例、主要业务场景,用于开展主设计工作
3. 针对主要业务场景,陈述或者是演示至少一种备选架构方案
4. 评估项目的总体成本和进度计划
5. 评估潜在的风险
6. 项目环境准备

细化阶段 Elaboration
确定系统架构,为后续构造阶段的设计和实现工作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
工作流:

主要目标:
1. 确定架构的各种风险
2. 构建基准架构
3. 使用原型降低风险
4. 基于成本、时间等方面评估验证架构的可行性,确保架构、需求和进度计划足够稳定,以及风险被很好的控制,不影响项目成本和进度
5. 下阶段环境准备

构建阶段 Construction
明确项目需求,基于架构进行开发,重点是成本、进度、质量的控制

交付阶段 Transition
包括发布前的测试、根据用户反馈进行调整。用户反馈应该集中于产品的优化、配置、安装、用户使用性等问题
还有安装准备工作、用户培训、上线运行、实现客户自行维护、按照验收标准进行评估、利益相关者确定交付完成等

Iteration
每个迭代确定一个主要的milestone,需要release出可执行的产品。迭代划分的粒度不会太细,一般小项目中一个迭代也在一周以上。因为迭代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类似瀑布模型方式下的风险,避免在最后时刻所有风险才显现出来,因此一个迭代结束,需要有验证评估等管理手段,迭代周期划分的太细反而会失去这种管理方式的初衷。但迭代周期也不能划分的太长,否则仍然会减弱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迭代模式:Incremental Lifecycle(增量模式)
确定用户要求,定义系统需求,然后通过多个构建阶段实现产品,第一个阶段实现一部分功能,以后每个阶段添加一部分功能
典型过程:
   
1. 一个较短的初始期迭代,建立项目范围和目标,建立业务用例
2. 一个细化期迭代,确定需求,创建架构
3. 多个构造期迭代,实现架构和用例
4. 多个交付期迭代,整合产品,交付给用户
适用场景:a). 对问题域很熟悉;b). 较好的理解项目风险;c). 项目团队经验丰富

迭代模式:Evolutionary Lifecycle(演化模式)
不同于增量模式的地方是用户的要求无法确定,没法在最开始将用户需求完全定义出来,而是通过一个个迭代过程来明确、确定用户需求,构建项目、产品
典型过程:
   
1. 一个较短的初始期迭代,建立项目范围和目标,建立业务用例
2. 多个细化期迭代,每个阶段用户需求进一步细化、明确
3. 一个构造期迭代,实现架构和用例
4. 多个交付期迭代,整合产品,交付给用户
适用场景:a). 针对新的或不熟悉的问题域;b). 团队经验不足

迭代模式:Incremental Delivery Lifecycle(增量交付模式)

可以说是增量模式的一种,但其迭代的产出需要给客户部署实施起来。一般场景是市场压力比较大,尽早发布关键功能可以给客户带来巨大的商业效益。对客户而言关键在于尽早发布,这种模式要求一开始能创建一个稳定的架构
典型过程:
   
1. 一个较短的初始期迭代,建立项目范围和目标,建立业务用例
2. 一个细化期迭代,需要基本确定一个稳定的架构
3. 一个构造期迭代,实现架构和用例
4. 多个交付期迭代,整合产品,交付给用户
适用场景:a). 对问题域很熟悉,需求和架构能尽早在项目初期确定,针对项目团队和客户而言没有太多新的需要尝试的东西;b). 团队经验丰富;c). 增量的功能发布能给客户带来很高的价值

迭代模式:Grand Design Lifecycle(总设计模式)
即瀑布模型,他可以看作迭代模式的退化方式,只包含一个迭代周期。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包含多个交付迭代周期。与增量交互模式等相比,他的构造期时间比较长,例如下图所示,其构造期相比于正常的迭代过程,所占比例比较大,并且是单一一个构造期
   

迭代模式:Hybrid Strategies(混合模式)
没有几个项目采用单一迭代模式,都是各种形式的混合

posted on 2009-10-27 22:33  riccc  阅读(330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