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ie

Sometimes at night when I look up at the stars, and see the whole sky just laid out there, don't you think I ain't remembering it all. I still got dreams like anybody else, and ever so often, I am thinking about how things might of been. 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I'm forty, fifty, sixty years old, you know?

系统分析设计 一个JOIN问题解决方案的感想 重视业务分析设计

    Richie
    2006-12-31
    RicCC:http://www.cnblogs.com/RicCC/archive/2006/12/31/608925.html

    这是某个系统的一个做法,觉得对架构师在系统分析设计思想上有所启发,所以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一个大系统,业务和系统都非常复杂,系统很灵活,但是后台提交到数据库的SQL语句,基本都是最简单的SELECT、DELETE、UPDATE、INSERT,你看不到复杂语句的出现,包括JOIN。而对于我们自己开发的系统,哪怕再简单不过,不使用JOIN似乎不可能。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有一个销售订单对象,它会关联到客户对象。我们假设客户对象以一个客户编码作为主键,值是唯一的,然后会有客户名称、地区/城市、地址等资料。销售订单表有一个客户编码字段,跟客户对象关联。用户需求可能是通过客户名称、地区/城市等相关信息查询销售订单。

    这种情况下,有一种设计方案,是在SalesOrder表中建立一个CustomerName字段,销售订单创建的时候就把客户名称的值带过去,在查询上只允许按照客户名称对SalesOrder表进行查询,避免使用SalesOrder表与Customer关联。这种方案的优缺点,大家会有各自的看法。首先,如果需要添加按照客户地区/城市来查询SalesOrder,得在SalesOrder添加客户地区/城市的字段,如果还有其它的对象跟SalesOrder关联,可能也得添加字段用于查询;其次某些情况下,这种用法能够跟业务需求比较好的吻合起来,但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客户名称有发生变化,怎么办?维持SalesOrder表中原有的客户名称值不变,还是对所有添加了客户名称的表进行同步更新?如果不是因为业务需求确实需要这样做,这种做法是不大合理的。
    接下来看一些比较常规的做法。直接写SQL,使用SalesOrder Inner Join Customer进行查询,或者使用HQL,或者在ORM上配置对象关联关系等方式实现。
    首先,如果在ORM上配置关联关系实现,一旦查询复杂一些,并且系统这种查询很多,会使系统实现或配置很复杂。所以对于这种情况,ORM都会尽量避免,要么直接使用SQL,或者象Hibenate使用HQL实现。
    直接使用SQL时,一方面造成业务模型对逻辑封装的泄漏,另一方面是对数据持久化媒体的直接暴露。使用HQL能够做到一些弥补。
    最后我们从性能和效率方面分析一下。
    不管是ORM配置对象关联关系来实现,还是使用HQL,最终框架都是生成Join语句进行数据库查询。SalesOrder和Customer只是一个最简单的示例,实际中大家遇到的关联需求可能极为复杂。因为业务的复杂性,对关联表中索引的需求也是多样的,难以保证每个查询以最高的效率使用索引。比较极端的情况,也很可能常遇到,象上面的例子,可能需要先对SalesOrder和Customer两个表做全表扫描,然后对这两个表所有数据进行Join操作。假若SalesOrder和Customer都是几十万、几百万的数据量(当然这种数据量下肯定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只是举例),这个查询性能会是什么样子?SQL Server也好Oracle也好,都会非常差的。可能不少的系统都会面临一些复杂查询的性能问题,解决起来确实比较棘手。
    在数据量没有这么多,能够在一定程度利用索引的时候,情况会好一些,但这也只是限于一定的情况下。各方面的原因,都可能造成我们难以确保所有复杂查询都充分利用索引,随着业务数据的变化,索引的使用效率也会发生变化。当单个的查询对数据库服务器造成比较大的消耗时,并发数越大,系统的性能下降越厉害,并且带来一系列互相关联又互相影响的问题,阻塞严重,死锁概率变大。对稍复杂的系统,出现这种情况时,在系统层面做优化有可能是件无法实施的事情,因此不少的系统会选择将过期的数据导出。
    另外效率方面是指,如果这个查询结果比较多,绝大部分情况下对于用户而言这是一个无效查询,因为用户不大可能在大量数据里面再去检索他想要的数据。面对这种情况,用户极有可能会凭记忆,查文档查邮件等其它方式找到一些更精确的条件,缩小查询结果的范围。有的人会提出,结果集是按特定字段排序的,用户拉动滚动条、翻页等可能会比较方便的找到他想要的数据。对于CS下面的产品,这的确是有可能,在BS上,我们不可能一个页面显示太多数据,翻页去找用户一般是不大愿意的,并且,对于那些被用户忽略的数据,我们还是白白耗费了服务器资源,是否有更好的方式避免这种情况呢?另外有的人可能会提出,添加一个类似SQL Server里面的Top语句,或者使用Oracle的Rowid限制结果集数量。其实这种做法在上面示例的情况下,除了减少网络传输方面比较明显,在数据库查询方面并不能带来多少效率的提高,因为数据库仍然得完成Join等操作之后,才能知道Top或者是Rowid所指定的范围,你从执行计划里面都可以发现这一点。这种低效的查询,耗费服务器资源做无用功,当你看着服务器内存、CPU、I/O消耗很高,而执行的查询有效性却比较低时,作为架构师、设计师的你,会有什么感想?

    其实,过于复杂SQL的出现,复杂SQL所带来的系统性能问题,本身就直接意味着系统架构、分析设计、开发方面的问题。
    象上面提到的那个系统,不使用一个JOIN,大家可能会觉得它走了一个极端。它是通过在系统分析、设计上下足功夫来实现的,在下面了解它的做法之后,我们能够知道,它的做法增加了一些与数据库的交互,在用户多的情况下并发情况可能会稍严重一些,但跟上面的分析相比较,这绝对是不足以提的。并且这种情况下遇到的数据库性能问题,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的良性的状态,是一种必然,通过提高服务器配置,调整数据库服务器架构等,能够比较容易和明显的改善,而不用调整系统。

    一般的做法下,使用JOIN方式,界面差不多是这个样子,这也是很直接很自然的一种方法:

    为了避免使用JOIN,界面就只允许按照客户编码的字段进行查询了,界面的样子如下:

    当用户需要根据其他客户资料查询销售订单时,将这个操作拆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根据客户的其他资料先准确查询到这个客户,这个步骤通过Customer NO.查询条件输入框后面的图标按钮,弹出一个详细的客户资料查询界面。当准确查询到某个客户资料并确定之后,弹出的客户查询界面将客户编码返回,填入到Customer NO.查询条件输入框中。第二步就是根据返回的客户编码查询销售订单。
    当然你可能会想说,这种做法用户使用起来不方便,因为只有一个客户编码的输入框。作为系统分析设计人员,需要能敏锐地觉察到这种问题,一个订单查询的用例,经过这样分拆之后,可能的确给用户的操作带来局限性,所以需要进一步思考完善。看一下下面的界面:

    首先,Customer NO.输入框有多组,用户可以输入多个值进行查询;在第三行Customer NO.输入框位置有一个向下的图标按钮,点击之后可以动态添加一组Customer NO.输入框。其次一般的系统,象这种客户编码、销售订单编号等,都是有规则的,相同的前缀可能意味着属于同一个类别,因此每一组Customer NO.条件都使用From、To的查询方式,就是说那些 From值 =< Customer NO. =< To值。另外,假如你有一个Excel文件,里面有10个客户编码的列表,现在你需要查询这10个客户某个月份的销售订单,一个一个输入可能还是比较麻烦,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一个上传查询条件列表文件的方式,避免用户频繁输入。
    说明一下,参考的系统是CS结构,在BS上实现可能有些繁琐复杂,我们不去探究这些方面,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分析设计方法参考。
 
    从效率和性能方面分析一下。将原本需要JOIN完成的查询拆分成了两个步骤进行,每一步都是进行一个单表查询。在单表查询的基础上做性能方面的考虑,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单纯,容易很多,例如索引的建立和使用,使用Top、Rowid等方式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和查询性能(默认返回500、200条记录,用户可以输入具体的数字到底返回多少条)等。如果你对数据库的理解比较透彻,用前面提到的SalesOrder和Customer都是几十万、几百万数据量的情况做一下对比,如果再加上Top、Rowid等方式的使用,用户完成同样的一个任务,数据库的开销可能是1个甚至几个数量级的改善。
    在系统开发方面,简洁、清晰。一个客户查询对话框,可以在所有类似使用客户资料进行查询的地方使用。数据列表的显示只是基于单个对象,有利于做成通用的控件、组件方式,比较自然的嵌入在整体技术架构中。如果查询条件部分也能够控件化,你的系统界面开发会是一个全新的面貌。
    在架构设计方面的优点,大家可以想到的可能更多。原本一个用例需要结合两个对象一起考虑,现在每一步骤只是针对一个对象操作,这样有利于业务对象逻辑的完整封装。对复杂关联关系的考虑,造成技术框架方方面面的复杂性,随着这个拆解消失。例如ORM,如果不需要关联关系,不需要HQL,根本不需要考虑开发者会自己定义一个查询,返回一个比较随意的DataSet而不是Domain Model Object,你对ORM的开发、选择还会有什么考虑?
    复杂的系统逻辑,并不会因为上面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方案就能解决所有的JOIN问题,不同的场景下你需要进行不同的分析,例如有的情况下适当的添加冗余表、冗余字段等。

    啰嗦的写了一大段,并不是想告诉大家这里有这样一个解决JOIN的方法,大家以后不要用JOIN了。而只是想结合在这样一个示例中说明一下业务分析、设计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依赖于技术而忽视业务分析设计,而去追求一组互相矛盾的目标:开发维护高效方便、系统灵活扩展性伸缩性良好等等,因此我们开始进入一个漫漫的旅程,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框架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复杂,而你却始终都发现还是难以接近目标。如果你在业务分析设计上多花一些精力,可能取得的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posted on 2006-12-31 14:27  riccc  阅读(4770)  评论(3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