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使用VIM的一些总结

这两天闲着都在捣鼓VIM了,感觉有点不务正业了,不得不说VIM里面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学习曲线无比陡峭。知识点多了有点乱,特地发个博梳理一下,都是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可能有点杂,凑合着看吧,轻拍,欢迎提问一起探讨。

 

一、vim介绍与常用命令

  这个就不说了吧,自行google,贴一张VI/VIM键盘图,要学习的拿去当桌面吧,哈哈。

  

 

 

二、vim各版本区别

  ubuntu下预装的版本是vim.tiny,这个更靠近纯vi了,不能使用小键盘和方向键,在编辑模式下,移动光标会变成A B C D等字符并换行。

  解决方法两个;

    1.vim缺省是vi兼容模式,设置成不兼容模式就好了:
      :set nocp

    2.安装完整VIM

 

  VIM其他版本:vim-gnome安装的vim依赖于gnome的某些东西的。vim-gtk 依赖于gtk的某些东西。vim-nox这个不知道,ubuntu官网也没说明。还有一个vim-athena,据说是界面很华丽,没用过不评论。具体看http://packages.ubuntu.com/oneiric/vim

 

 

三、vim缓冲区

  缓冲区(Buffer)是一块内存区域,里面存储着正在编辑的文件。如果没有把缓冲区里的文件存盘,那么原始文件不会被更改。

  :buffers  命令将会列出当前编辑中所有的缓冲区状态。在这个状态列表中,前面的数字是缓冲区的数字标记,第二个标记就是缓冲区当前的状态,紧接着是与缓冲区所关联的文件名。有如下几种状态:

  - (非活动的缓冲区)
  a (激活缓冲区)
  h (隐藏的缓冲区)
  % (当前的缓冲区)
  # (交换缓冲区)
  = (只读缓冲区)
  + (已经更改的缓冲区)

Buffers

其他命令
:buffers 列示缓冲区状态
:buffer 编辑指定缓冲区
:ball(ba默认水平分屏) 编辑所有缓冲区
:bnext(bn) 到下一缓冲区
:bprevious(bp) 到前一缓冲区
:blast 到最后一个缓冲区
:bfirst 到第一个缓冲区
:badd 增加缓冲区
:bdelete 删除缓冲区
:bunload 卸载缓冲区

具体看:http://www.pythonclub.org/linux/vim/buffer

 
 
 
 
四、VIM分屏显示
 
  1 . 水平分屏split(sp) || 垂直分屏vsplit(vs)
    :(v)split      输入这样的命令后vi就会将当前的窗口平分为两个,并且在这两个窗口中显示的是同一篇文章。如果你在其中的 一个窗口进行文编辑,那么另一个窗口也会同步的显示出你所做的工作。
    :(v)split filename 分屏显示另外一篇文章
    :new        用分割形式新建文件
    CTRL-W w     用于在窗口间跳转
 
    CTRL-W+    增大窗口,默认增量为1
    CTRL-W-    减小窗口,默认值为1
    CTRL-W=    可以将几个窗口的大小变得相等。
 
  2 . 标签页tab
    用标签页显示各个缓冲区,非常实用,好像只支持VIM7以上。
       :tabnew : 打开一个新的标签页
     :tabprevious : 回到上一个标签页。
       :tabnext : 到下一个标签页
       :tabc: close a tab
 
  3 . vimdiffer
    一种特殊的启动 Vim 的方法可以用来显示两个文件的差异
 
 
 
五、配置文件vim与vimrc(配置IDE)
 
   这个问题太大了,要配置好一个自己习惯的VIM太困难了,正在学习中。。。。。
posted @ 2013-04-30 12:46  木有Some  阅读(19974)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