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手册开发(一)-文档开发流程

      最近,公司的重大项目快完工了,除了留下一些Bug,还留下了一些收尾工作,比如我今天要讲的文档。在会上,经理说,怕研发人员写文档写不好。不论经理有没有说包含激将之意的言语,写文档都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

文档开发流程

    网上并没有给出一个比较完美的文档模板,如何写这个文档呢?写文档不能简单的看作写一篇文章。它也与软件开发一样,有一个逐步完善的流程。这是我写文档过程中的流程:

 

1 文档开发流程

1. 确定条件和背景。

      在文档开发的最初阶段需要了解文档写作的内、外部的条件和背景。不同的专业存在不同的专业背景,对于专业软件不是按照一个文档模板,就能把所有的文档写出来。

文档写作的内部条件:

    (1)公司的产品是大型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的软件,软件中有许多图谱和报表,用于显示状态监测的数据。软件的专业性体现在图谱和报表中,而非软件的操作当中。

    (2) 当前软件的可运行的版本并不是稳定的版本,写出来的文档必须符合稳定版本的软件的内容。当然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后面的一个版本(也就是正在做的版本)是一个用户界面比较完善的版本。

      开发人员需要对当前软件所处的状态做出一些总结,以便在写文档时,给自己做出指导。

文档写作的外部条件

    (1)用户群体的认识。用户主要分为几种:工程人员、销售人员、专业人士。在这些用户当中,我们更关注衣食父母-专业人士。对于专业人士,查看图谱和报表是他们的强项,而他们将面临的是一个新的软件,他们需要的是培养一些新的操作习惯。

    (2)文档的最终形式为打印稿。这些专业人士,很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写出的文档需要照顾到老专家们的视觉感受。

     这些外部条件是开发人员所容易忽视的,却是经理们所清晰了解的。在开发之初我的经理们就把这些信息在话语中透露给大家。

    了解文档开发的内、外部条件,能让我们在文档开发当中,找到一个大的方向。没有找到大方向,很容易剑走偏锋,比如:我花很大的力气来写图谱的内涵,而这是专家所熟知的,到头来说不定,我写的有很多错误、不够详细。

 

2. 明细要求和准备资源

     写文档之前,明细各项要求,才能写出优秀的文档。什么样子才能算优秀的文档呢?这个很难说,但是如果要说你见过哪些狗血的文档,你可以马上大量吐槽:

  • ·××,居然还有错别字!
  • ·黑压压的一片(文字),看都不想看。
  • ·啥文档?找了半天,这个设置功能就是找不到。
  • ·我发下这篇文章不适合新手。

    细数这些吐槽的片段,作为文档的作者不得不小心翼翼了。文档的明细要求来自于文档的不同的用户。

 

    经理在文档出来前,提出的模糊要求:

(1)文档要符合用户操作。一般我们阅读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2)写出清晰、完整的文档。

(3)能让用户快速入门。

(4)写出的文档可操作性要强,不能出现告诉别人一个功能,而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达到这些效果。

 

    经理在文档出来后,提出的苛刻要求:

(1)这些文档格式不统一。重写!

(2)段落结构混乱。重写!

(3)归纳的重点偏离。重写!

 

    测试提出质量要求:

(1)完整性。界面上的功能点,都需要写出来。不能却胳膊少腿。

(2)准确性。准确描述功能,给出的步骤能让测试人员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优美性。格式优美,结构清晰,看上去舒服。

 

    自己的要求

(1)快点写完这文档。

(2)写好点,别让我重写,别被吐槽。

 

    用户的要求

(1)快速了解内容

(2)查看感兴趣的部分。

(3)帮助解决问题。

(4)能看懂。

 

    在操刀动笔之前,必须做好准备:

(1)选用一个界面完整的,且不会再做其他修改的软件版本,作为截图的来源。

(2) 软件的数据必须接近真实。

      (3)问问工程人员与销售人员有没有前一版本的文档。

 

3. 提纲。

      提纲构筑了整个文章的骨架。按照模板写或者按照前人的模式写,容易让文档缺乏条理。使用提纲,能让文档章节分明,结构清晰,内容详细而充实。下图即本文该章节的提纲的一部分(该图使用的软件是MindManager):

 

2 提纲

    在提纲中划分了章节和细化了一些要点,有了它之后,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填满心中。

 

4. 编写与审阅。

     第一次编写是依据提纲来完成的。如果要添加内容,则先在提纲上做出修改,再修改内容。第一次编写内容,要求做到完美比较难。在写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使用Word的批注来记录面临的问题,写完段落回过头来再修改。

     审阅即自己对文档的测试,查找文档是否满足明细的要求,审阅完马上修改。

     编写文档过程中重要的一点时,当写完前面的两三个章节时,马上拿给经理(有经验、了解客户的、了解业务的经理,如产品经理)看并让他做出指导。经理手握文档的生杀大权,同时他会告诉你,他需要什么样的文档。如果不这么做,有可能在自己折腾一番之后,重写文档。

 

5. 测试。

    在审阅完之后,提交测试。自己的多次审阅会产生精神疲劳,由于心中非常熟悉文章的思路,我们会快速浏览文章,而忽略很多不足的和错误的地方。我在第一遍之后,测试部测试的结果主要是一些地方写的不全,一些地方出现了错别字。

 

6. 修改与审阅。

    面对测试部提出的Bug,做出修改和完善。当然,这次我做出了更加仔细的检查,以保证无错别字的情况。

 

7. 测试、完善并提交。

 

文档工作量的划分

    写文档是一项较为繁重的工作。下面有两种写文档的流程:

    第一种是传统的办法:

(1)写整个文档。

(2)测试。

(3)修改和完善。

    这种方法是脑子中默认的流程。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1)工作量难以估计。什么时候才能完成这个文档?经理在问,测试也在问,自己也在问?

(2)其他人无法看到当前的进展。研发、产品、测试经理希望尽早看到成果,哪怕是一部分。每周立会上,整个文档没有写完,研发人员该如何交差?

(3)开发风险大。开发人员不能尽早知道其他人(测试、产品、工程等部门)各项详细的要求;若写完整个文档,被测试部打回来了,全文都得重写;经过多轮迭代,会浪费研发、测试更多时间,可能会延期提交文档。

 

    第二种是划分工作量的流程:

(1)写提纲,并审阅。

(2)根据提纲中的章节划分为多个任务,每个任务走1. 文档编写2.提交测试3. 修改完善的流程。

    划分工作量的流程相比传统的流程,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1)在迭代周期内能输出部分文档。

(2)任务划分明确,能得到清晰的进展。

(3)降低了文档开发的质量和时间上的风险。在文档开发初期,通过经理和测试人员的把关,产出高质量的文档。

(4)切分了章节的耦合度,让文章质量更胜一筹。

    不足之处:不能完美地解决工作量的问题。

posted @ 2013-09-01 21:03  Jack Tao  阅读(4289)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