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随记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看完刘乃达的《西游原来是禁书》,感慨这么多年的西游电影和电视剧都白看了。之后又看完了优酷《小宝说书》的西游专栏,在对小宝无限的脑洞感到惊奇或者说艳羡的时候,同时也开启了一个不同的西游世界。看完书和专栏除了彻底告别童年那个神奇而浪漫的西游世界之外,也让我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有了一些改变。第一是看事情我会尝试去思考隐藏在表象下的人物关系或者所谓的“内幕”,然后慢慢的开始用新的视角看《水浒》看《三国》,果然发现了不少新的东西。第二,如果对一件事感到很诧异,完全不能理解,那很有可能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对,如果从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一切都会变得合情合理,就像《西游记》中为什么妖精抓住唐僧不马上吃,为什么孙悟空刚出来很厉害,取经途中却连连受挫。

  可以说对西游记的了解过程改变了我看事情的角度,但是看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则改变了我看待事物的态度。看完《西游记》,如果不能理解的事物,我会觉得是我看问题的角度不对,而看完《天才》过后,我会觉得也可能是我认知能力的局限导致我没有能力去理解这些现象或事物。

  看《天才》之前还有点犹豫,因为我本身处在一个困惑忧郁的阶段,而书的封面又明确提醒不要对号入座,所以看这本书在我看来还有一点冒险的刺激感。

  开始只是知道这是一个精神病访谈录,肯定会有一些诡异和惊心的内容,但是没想到这本书涵盖的东西还挺广的,可以说是一个意外之喜。四维虫子让我一下想起了当初很困惑的电影《死亡幻觉》里人体前蠕动的流体原来是时间向量,而电影最后折射的死亡时的思维回闪也在书后面有所提及。我承认《三只小猪》看的我后背发凉,虽然后面还有一些更诡异的篇章,但这是唯一让我感到惊心的案例,虽然我也看过《致命ID》,并且只是觉得剧情巧妙新颖而并未感到惊悚。哲学方面的东西看得云里雾里,只是感觉,嗯,说的挺好,挺有道理,为什么?我说不出来。量子力学,我想如果我们老师也能像作者和那些精神病患者那样生动的讲解,也许我的大学物理就不会挂科了。精神世界的缥缈我不想去研究,但是其中探索未知文明的方法还是值得借鉴。

  因为是访谈整理,所以自然而然沟通方式是值得学习的,虽然跟“特殊人群”和跟普通大众交流还是有区别。让人放松警惕可以压缩自己的气场空间,让别人的空间伸展包容你,而针锋相对的谈判则应该相反。而说到气场,则是给人的外在表现。举止,穿着,语气,眼神……所有这些细节组成了一个人的气场。所以通过观察和模仿这些细节,也能塑造你想要的气场(朝生暮死章节)。交流过程中通过观察细节了解对方情绪的变化,还有作者引导对方深入谈论话题常用的“重复关键词法”。而“人间五十年”则更想一个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的操作模式来预测未来。更让我意外的是作者朋友谈到四维看三维很简单的时候提到道家“无”的状态。感觉跟我曾经锻炼自己让自己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和视角来观察和处理事务,已到达更高的效率和理性。旁观者只是一种聚焦状态,并不是灵魂出窍一类的玄学,而我则通过眼部特定动作的聚焦让自己快速进入那种状态,而且多次训练成为惯性,一如马修史维当初推销的心灵扳机,而眼部聚焦动作就是我的旁观者状态的扳机。

  书的内容很丰富,我尽量榨取对我有益的部分,也许也只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又怎知子之芝麻不为彼之西瓜。

  作者很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但我更感慨的却是那句“永远,永远”。

posted @ 2017-08-14 21:14  Jayzone_L  阅读(10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