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阅读和思考

1关于当初   阅读参考:A
选择这个专业,可能和兴趣没有什么关系,非要说的话,当初高考成绩并不算理想,和父母在志愿选择上起了一些争执——尽管最后还是以我的服从结束,来到了华科——但是可以说是出于一种叛逆/报复心理,我在志愿专业中填上了软件工程。
现在想想,可能是和父母那句“女孩儿不适合学这个”怄气,也可能就是看这个专业学费贵。然而叛逆心理来的快去的也快,它可以支撑着我在志愿表第五格填上这个志愿,却并不足以让我坚持学习自己其实没有多么喜欢的专业。
所以我几乎是理所当然地自我放任。懒惰和拖延令我错过了许多改变前路轨迹的机会,从小带到现在的不思进取和随波逐流并没有像从前一样让我成功地浑水摸鱼。
我在学习和生活上一样得过且过。课内我甚至没有完整读过一本课本,课外就更不必说。学过的语言大概就是课程必需的那冰山一角,一点点C/C++/Java。自问编程能力可能还不如其他专业稍有了解的朋友。做过的项目大概也就是课设,具体哪些课设其他同学的回答里应该都写了,大部分都是来源网络的代码再删删减减修修补补。
写了多少是真的记不清了,不过自己动手写的应该不多。最复杂的大概是编译器?毕竟除了最早的贪吃蛇,那应该是我在网络代码基础上动手改的最多的一个项目——毕竟本身就足够长。



2对于未来    阅读参考:B
我并不是一个对未来有长远规划的人,我一直觉得命运的偶然可以凌驾于一切预计和规划之上。
现在的话我的想法是先顺利毕业,大一大二浑浑噩噩落下了不少,光是赶上中流水平应该就要不少功夫,不过乐观一点想这个过程倒是也可以当做备战考研。
至于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应该是倾向于先去找份工作,向社会大染缸里试探地伸一下脚,毕竟对我而言,继续深造需要我现在绝不具备的苦修心态,也许社会的残酷可以驱赶我回到学校的温室里继续努力生长。
工作的话未必是本专业对口,就业前景确实还好,不过没兴趣的话还是挺容易累的。具体做什么不好说,不过我没有什么宏愿理想,生活质量要求也不高,拿着毕业证混一两年日子,也许等彻底想明白再回来考研换个真正喜欢的专业也未可知。
我比其他同学的优势,大概就是经过大学这几年,自认心态已经低了不少。没有什么上进心,也习惯了得过且过,底线不高选择自然就多了。劣势大概是大学没有参加太多社团活动,社会经验不足。
所以剩下一年半主要精力应该还是集中在学校的课程上,给前两年的烂摊子收尾,尽量让剩下的时间过的顺利和充实一点。再考两次六级,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练习一下PPT制作,锻炼一下口才,提升一下人际交流能力。

 

3 关于当下   阅读参考:C

我曾经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但从来不是一个有主见能为自己做主的人。我与前辈们相比,在性格、执行力等等方面都是有缺陷的。前面也说过,我并不是那么喜欢这个专业,也没有想过为IT行业奉献青春,就专业能力而言可能和其他工科专业吃瓜群众差不了多少,离本专业的合格毕业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无论专业知识还是实用经验都是如此。我已经具备的能力都是课程要求必须具备的最基础能力——甚至可能还达不到,因为很多课程设计我并不是独立完成的。

 

4 关于课程 阅读参考:E

大学遇到过一些很有趣的老师,专业能力强,基础理论扎实,为人也很风趣,能够把我这种自甘堕落者往上拉几步。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大一的微积分老师,契合我上面说的三点,他的课应该是我整个大学期间听的最认真的一门课。其他老师也各有特点,教学能力和个人魅力其实都是比较抽象的东西,以我的语文水平很难具体描述,但可爱的老师确实很多。

至于科班出身和速成培训班,我认为在编程能力上两者应该没有太大差距,甚至速成班可能比一般科班生还要略强,我有认识的朋友报过速成班,几个月的高强度训练学习下来就可以就任普通程序员。

在不考虑学历问题的情况下看就业问题,两者下限应该是差不多的,但科班有着更高的起点和上限,更宽的就业范围。我了解过一些大公司的软件开发工程师招聘要求,除了熟练掌握C/C++等语言应用外,还有各种其他方面的要求,如体系结构、框架、编译技术等等,在这些方面科班生应该是更有优势。更不用说除了程序员以外,计算机相关专业出身的优秀同学还有许多其他的选择。

 

5 关于师生 阅读参考:N

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大学,师生之前的关系肯定不如中小学紧密,却也是双方都必须承认并且维系的。我遇到的许多老师和大部分同学之间其实是一种“我可以给你自由,但你也要达到我的标准”的关系,也就是在邹老师文中的stranger/stranger关系。我并不会在意老师的教学能力如何,老师也不会在意我的学习态度如何,契约关系只靠着期末考试/考察来维系。这种关系出现在我选过的大部分选修课和一部分必修课程中。

这是我期待的师生关系吗?如果我对这门课毫无兴趣,那么这确实是我理想的师生模式。

但如果我对这门课的内容有兴趣,有想要深入了解的愿望——我可能也不会选择去和老师交流,而是课下继续了解——我当然也会希望这个老师有足够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课堂上能尽可能多地发散相关知识,能够接受我的学习反馈。

至于这个学习反馈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老师又会对我们做出什么样的评价,这是由老师的个人想法决定的。不过我相信每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在这方面的思考都不会比我少,他们做出的决定一定有他们的原因。

posted @ 2018-03-08 23:04  仪征  阅读(183)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