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就有给RW做插件的想法,然而并不容易。

先是给RW铺轨,选轨道最开始以为很重要,后来发现不过一个文件替换就能搞定,所以随便一个轨道就行。

第一次铺轨没有电气化,所以重铺(其实文件内容替换就行)

第二次用了GantryTool放电杆,有了站台,然而TrackRule用的单位是MPH的,推倒重来。

第三次就先建立TRACKRULE,复制粘贴一个吧,改一下超高数据,还有单位要KPH。奇怪的是我查的公开数据7000米转弯半径超高175,大概是7度多,我设置了12度,然而游戏当中并没有用,按300时速开过去还是欠超高(感觉往外甩),不知道它是怎么算的。半径450米的话,80的速度过去就是过超高(往里倾斜),好像120左右过去才适合。总之很奇怪。而且不会设置物体角度(后来才知道Tab可以对准轨道中心线),而且没信号。

第四次开始大量收集第三方插件,首先是导入地形,然后是设置TrackRule的线路间距。参考各种示意图以及网上不靠谱的数据来确定每个地方的高度值,虽然前期铺设的高度不一定相同,后来写了若干C#程序把所有高度统一了。

现在做的算是个4.2的吧,毕竟不是推倒重来的,不过现在已经有这想法了:原来铺设轨道没有考虑规则的曲线半径,比如7000的话应该是6997.5+7002.5,18号12号道岔以前也完全是用道岔工具铺设的,参差不齐,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引入了固定长度固定曲率的道岔。

因为现在可以做到固定长度固定曲率的轨道,所以之前的都想推了。然而工作量太大我懒得改了╮(╯-╰)╭

 

随后由于感觉中国插件太精细,导致机器带不起来,所以现在开始逐步替换为RW自带插件。举个例子:RW的轨道是两个长方体(各3个面)和一个地面构成,才7个面。而水泥枕的插件,一根钢轨大概10个面,地面带斜坡总共3个,水泥枕也得10个,扣件也得6个。也就是说1米之内就差不多40个面了,轨枕的间隔我记得是750mm……所以一进30条轨道的大站(现在要求到发线距离至少650米,那得多少个面啊)就卡的不行,换了插件之后毫无压力。(虽然100n和n是一个数量级,然而平时用的并不是多大的n,所以常数项能少则少)

 

期间C#搞了不少小东西,因为懒得买RWTOOLS了,它需要VB6而我懒得装,所以自己实现了想要的功能,比如:批量替换BlueprintID,移动部分模型,模型高度的调节,SeriesMarker的转换(从KML到DCSV),规范曲线半径与Arc长度,统一Marker Siding位置。

遇到的坑就是XML要保存成不要BOM的UTF8格式!有BOM的serz一律出空文件……

还想做的一个就是Align scenery objects,比如一系列的signals尤其是进出站的时候,30个信号应该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每个信号都在轨道旁相同的距离,比如有的在左侧3米,有的在右侧3m。一条直线感觉好弄,毕竟可以算出所有坐标,求个均值,然后搞个与轨道垂直的方向即可。两侧侧感觉就不容易了,一个是要判断左右,另一个还要判断轨道在什么位置。不过有图来支撑,位置计算还是可行的,只不过很难,要各种修改XML。而道路两旁的就不用怎么改XML了,直接延长一段,然后铺轨,然后在轨道上Tab来放信号就行了。至于信号箭头的位置嘛,也是能改XML做到统一,然而还是算了吧,这个意义不大,毕竟看不见啊,即使编辑模式看见了,同一位置反而显得单薄,随机摆放可以显示位置。

 

然后就是搞模型,RW自带的都是欧美模型,除了站台感觉可以用,别的感觉明显不一样啊。我们有站房候车室的!所以现在就空着。然而3DSMAX是可以免费3年的,申请了之后就入坑了……开始画东西,最开始有Blender的,然而我用的不习惯。虽然之前没接触过这些设计软件,然而用起来感觉很顺手(●'◡'●)。

 

大概就是画个模型,然后贴图。因为是想给不同的面涂不同的颜色,之前一直没找到怎么弄,都是一个块用一个图。现在发现了,赶快写个博客压压惊。

先是选模型,让它变成Editable Poly,然后Modifier List选UVW Map,然后Unwrap UVW,右边Edit UVs里边点开Open UV Editor就能调每个面对应的贴图了,我说为啥好多贴图都是一块一块的,这个地方可以选谁对应那一块。说到DDS,GIMP导出的时候要选择无压缩的RGBA8才能正确导出,大部分导出都是错误的,有两三个导出了有图但是像素颜色不对。弄好之后最后的Utilities里边Reset XForm,对选择的物体reset一下,要不然会出现某些位置物体消失的奇葩bug。

 

 

 

如果有人也要入RW的坑了,算是提个醒吧。

posted @ 2015-09-25 13:05 Shi Daochen 阅读(244)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前一篇写的是《利用JACK在Windows下PC之间传递声音》,实现的是Windows——Windows之间声音的传递。效果的话,无线连接使用起来感觉声音失真经常出现;有线连接则没有这个问题。买的Alpha也是上了个USB声卡,然后带耳机听。时间长了就不习惯耳机了,感觉还是开放的音箱好。但是懒癌,穷癌发作了,不愿意重新出来购买一对音箱,那就寻求别的解决方案吧,上次的JACK这回也安装了,还是觉得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5-08-21 18:16 Shi Daochen 阅读(125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本来微软给的教程更改密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总觉得不放心,因为history一下就能看到所有命令,当然也就包括明文更改的那个命令了…… 所以就开始想怎么加密,Linux那种改密码passwd真的方便啊。 找到是是和AD动态目录有关的东西,想了想我就本机运行,也没有domain一类的,所以就没试。 试的大致为:获取并保存一个加密的字符串,然后解密后用net user改密码(其实不加密也行,...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5-08-15 17:46 Shi Daochen 阅读(815)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发布一些关于个人的其他信息,其实就是广告啦: Uber 人民优步的优惠码:daochensue 2015 高考真题 全国 新课标 1,在onenote上自己做的(共享于onedrive):http://1drv.ms/1dmurv0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5-06-07 18:36 Shi Daochen 阅读(238)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本来就是个死忠软粉嘛,一直用WP,前一段还入了个1520。结果老哥赞助了个iPhone,于是,开始要被策反了?这个帖子就拿来吐槽各种感受吧。(反正也没人看) 改了一下,用表格对比更方便吧。有些对方没有的功能就空着了。哦,这里对比的都是非越狱状态下的。 (520的确不给力,这种设备WP也不流畅,之前一直以为低端机WP给力,但是目前看来,你让一个功率只有10W的PC玩孤岛危机,能好受么?)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5-05-03 18:28 Shi Daochen 阅读(35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半夜看Build 2015,基本上听到过3、4次“raspberry pi”,但是始终没有演示win10在rpi上面到底是啥样,所以……自己试验一下好了。 首先被坑的就是dism:看到了个ffu文件,看了说明,也就是dism直接部署到sd卡么。那么用linux+dd是不是可以?试了一下,不行…… 然后用win8.1进行dism,发现error 87,回去仔细看了一下微软IoT的页面,居然...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5-05-01 14:31 Shi Daochen 阅读(198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因为之前订购的AlienwareAlpha快到了,但是只有HDMI一个口,没有普通3.5mm音频插口,而我用的则是HDMI-DVI的线接入显示器,这直接导致没有声音了,没声音这能叫游戏机么……反正真机还没来,先做好准备工作:在两台PC之间搭建一个传递音频的通道。 首先Google了一下,发现有这样的东西:https://blogs.gentoo.org/mgorny/2015/01/16/sur...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5-04-03 13:13 Shi Daochen 阅读(160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好久没折腾了,因为打算给爷爷让他看戏用于是先翻出来收拾一下。 后来发现nand当中停留在折腾XBMC的阶段,出现了XBMC但是鼠标键盘以及遥控器都无法操作,于是要恢复固件。 恢复到没什么问题,回的是1.5,然后自动升级1.7,之后自动升级2.1。然后问题来了,每次开机都会出现一个奇怪的检测界面,说是检测WiFi/USB/SD卡/AV/有线/RESET,借用“谢皇上”网友的图: 不过...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5-03-25 23:21 Shi Daochen 阅读(1266)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之前是在创客空间看到了用MATLAB开发树莓派的活动,去参加了,进而听说11月底有Intel的活动,想也没想就报名了,本来没啥期望的,后来收到通知可以参加,自然要去了啊。 去之前为了加快自己的开发进度,特地把MATLAB给装了,还另外装了树莓派开发组件(坑爹的居然要下整个image)。硬盘直呼吃不消!但是到了才发现只让用Intel的板子开发,但是MATLAB没有对应支持,我顿时傻了…… 去了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12-05 14:49 Shi Daochen 阅读(290)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先测试着。权当庆祝树莓派温度计C语言版本上线一周年。python的直接复制粘贴就能用,但是总是自己挂了而且还占资源。我设置的是每5分钟运行一次上传数据,python版本不知道为啥不能及时结束程序导致系统内存被占满于是经常卡死,所以一年前自己写了个C版本,用了这么长时间还没事情。断电断网的除外。 这次的传感器有:声音大小传感器,亮度传感器,所谓的AQ传感器,还有个温度计。 出现的问题: 声音大...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12-04 22:21 Shi Daochen 阅读(324) 评论(0) 推荐(0) 编辑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