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博客4)--陈伯雄

  经历了一学期的软件工程学习,软件开发,我对软件工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个人项目,结对项目到团队项目,随着项目规模的增大,对代码的编写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个人项目中我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设置函数命名,注释详细程度,功能模块的封装;而在结对项目中为了照顾到结对伙伴,我们两个需要约定一个简单的编程风格和接口,总体来讲这是比较简单的编程;至于团队项目,6人一个小组,7个大组开发“学霸”,我们不仅要跟上游模块(pine组)协定数据库规范,与其他UI组协定标准接口,组内划分功能模块并分配工作。明确的分工,每个人的贡献分意味着明确的责任,对项目负责,对他人负责和对自己负责。在此过程中,我们简单模拟了软件开发的流程:计划阶段,需求分析,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发布阶段。总的来说,这个学期的软件工程项目是对我们这些大学生进入社会齐纳的一个很好的锻炼,它贯穿了整个学期(从学期初到考期),间接地要求我平衡与其它学科的时间,额,这也算一个好处。

  在博客1中我从《移山之道》中看到:员工每周只有40小时上班时间,每天8小时,据经验,每人每周最多只有四天时,32小时实实在在地在做项目,其余的8小时话在下面三个方面:日常事务,作为缓冲,在项目过程中有不少突发事件。当时的我并不十分了解这些"规则",通过软件开发,我越发了解到这些时间分配的重要性,我们并不是员工,不能保证百分百精力投入到软工课程中,在开发初期,软工课程占用了我80%以上的学习时间和课余时间,为了赶项目,有时还得加班加点(经常由于需求改变,缺少交流而更改功能),而后修复bug,完成个人任务后我们得到一定的“自由时间”,最后的发布阶段(整合阶段),每个人的工作量较之前明显减少了。由此可见,团队时间的安排并不是固定的,死板的,而是实事求是,根据工作量和个人能力等因素考虑。在博客2中主要学习了很多软件开发的方法,如瀑布模型,大教堂与市集模式。团队在M1 阶段软件质量相当于a big ball of mud,  那么在M2 阶段具体我们重新规范了组与组之间的接口,重新封装了函数(数据库处理DBHELPER等),使整个项目层次各家清晰,逻辑关系明了,减少冗余,方便了维护。

  总的来说,这学期的软件工程课却引导了我们进行软件开发,为以后软件开发积累了一些经验。

  博客1:http://www.cnblogs.com/DOOM-cbx/archive/2012/10/30/2746755.html

  博客2: http://www.cnblogs.com/DOOM-cbx/archive/2012/11/14/2769192.html

posted @ 2013-01-10 00:49  [Doom]bnbvb  阅读(351)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