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搜索算法
本文转自:http://blog.csdn.net/v_JULY_v
文章只为学习记录,不用做其他用途。
-------------------------------------------------------------------------------------------------------------------------------------------------------
引言
1968年,的一篇论文,“P. E. Hart, N. J. Nilsson, and B. Raphael. A formal basis for the heuristic determination of minimum cost paths in graphs. IEEE Trans. Syst. Sci. and Cybernetics, SSC-4(2):100-107, 1968”。从此,一种精巧、高效的算法------A*算法横空出世了,并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搜寻算法
A*搜寻算法,俗称A星算法,作为启发式搜索算法中的一种,这是一种在图形平面上,有多个节点的路径,求出最低通过成本的算法。常用于游戏中的NPC的移动计算,或线上游戏的BOT的移动计算上。该算法像Dijkstra算法一样,可以找到一条最短路径;也像BFS一样,进行启发式的搜索。
A*算法最为核心的部分,就在于它的一个估值函数的设计上:
f(n)=g(n)+h(n)
其中f(n)是每个可能试探点的估值,它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g(n),它表示从起始搜索点到当前点的代价(通常用某结点在搜索树中的深度来表示)。
另一部分,即h(n),它表示启发式搜索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即当前结点到目标结点的估值,
h(n)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具有此种启发式函数的启发式算法的是否能称为A*算法。
一种具有f(n)=g(n)+h(n)策略的启发式算法能成为A*算法的充分条件是:
1、搜索树上存在着从起始点到终了点的最优路径。
2、问题域是有限的。
3、所有结点的子结点的搜索代价值>0。
4、h(n)=<h*(n) (h*(n)为实际问题的代价值)。
当此四个条件都满足时,一个具有f(n)=g(n)+h(n)策略的启发式算法能成为A*算法,并一定能找到最优解。
A*算法流程:
首先将起始结点S放入OPEN表,CLOSE表置空,算法开始时:
1、如果OPEN表不为空,从表头取一个结点n,如果为空算法失败。
2、n是目标解吗?是,找到一个解(继续寻找,或终止算法)。
3、将n的所有后继结点展开,就是从n可以直接关联的结点(子结点),如果不在CLOSE表中,就将它们放入OPEN表,并把S放入CLOSE表,同时计算每一个后继结点的估价值f(n),将OPEN表按f(x)排序,最小的放在表头,重复算法,回到1。
A*算法与广度、深度优先和Dijkstra 算法的联系就在于:当g(n)=0时,该算法类似于DFS,当h(n)=0时,该算法类似于BFS。且同时,如果h(n)为0,只需求出g(n),即求出起点到任意顶点n的最短路径,则转化为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即Dijkstra算法。这一点,可以通过上面的A*搜索树的具体过程中将h(n)设为0或将g(n)设为0而得到。
A*寻路算法举例
链接:http://www.cnblogs.com/technology/archive/2011/05/26/205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