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 QC & QM软件测试入门专业名词解释 -- 灌水走起
一.QA 、 QC & QM:
1、QM
QM 是quanlity management,中文名称是品质管理
2、QA
QA是英文quality assurance 的简称,中文含义是质量保证。
3、QC
QM 是quanlity management,中文名称是品质管理。
实际上不管你身在哪个职位上只是分工不同,不要认为QM就管QA、QC,在这个领域内都各为其政
二.测试模型(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
1、V模型
特点:【活动串行】这是一种古老的瀑布模型,反映了实际和测试之间的关系。
局限: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编码之后的一个阶段,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验证,如果前面设计错误,得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发现,耗时耗力。
总结:该模式适用于较为稳定的业务中
2、W模型
特点:【活动串行】测试与开发同时进行,在V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在开发阶段的同步测试。
局限:仍然不支持迭代,减少了一定错误发生率,但是需按照流水线进行设计、编码和测试。
3、H模型
特点:【活动并行】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行到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进行尽早的进行;软件测试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
4、X模型
X模型也是对V模型的改进,X模型提出针对单独的程序片段进行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此后通过频繁的交接,通过集成最终合成为可执行的程序。
特点:由图中可见,X模型还定位了探索性测试,这是不进行事先计划的特殊类型的测试,这一方式往往能帮助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在测试计划之外发现更多的软件错误。但这样可能对测试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对测试员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
三.测试类型:
1、手工测试
顾名思义点点点,无技术门槛需掌握业务技能
2、自动化测试
通过QTP(UFT)、selenium等自动化测试包帮助测试人员实现产品自动化需求,简单高校易懂(后期抽个时间录几个教程)
具备以下优点(个人觉得是个坑):
(1)回归测试,重复单一的数据录入或是击键等测试操作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人力浪费;
(2)此外测试人员对程序的理解和对设计文档的验证通常也要借助于测试自动化工具;
(3)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有利于测试报告文档的生成和版本的连贯性;
(4)自动化工具能够确定测试用例的覆盖路径,确定测试用例集对程序逻辑流程和控制流程的覆盖。
3、性能测试
通过Loadrunner、Jmeter进行系统性能、压力、负载测试(细分):
1、压力测试(Stress Test): 压力测试(又叫强度测试)也是一种性能测试,它在系统资源特别低的情况下软件系统运行情况,目的是找到系统在哪里失效以及如何失效的地方。
2、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通常收集所有和测试有关的所有性能,通常被不同人在不同场合下进行使用。
3、负载测试(Load Test):负载测试是一种性能测试,指数据在超负荷环境中运行,程序是否能够承担。
4、接口测试
通过POSTMan等工具调程序接口,测试的重点是要检查数据的交换,传递和控制管理过程,以及系统间的相互逻辑依赖关系等。(后续文章侧重点讲此系列与自动化系列)
5、兼容性测试
pass
6、安全测试
pass
四.测试策略、方案、计划、用例:
1、之间划分
测试方案:侧重测试的方法,测试环境的规划,测试工具的设计和选择,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测试代码的设计方案。
测试策略:侧重需求分析,评估风险,定义测试范围,确定测试方法,制定测试启动、停止、完成标准和条件。
测试计划:制定项目测试过程中的测试重点,各个阶段的任务分配以及时间进度安排,并提出对各项任务的评估,风险分析,可以包括测试策略。
测试用例:根据测试计划,制定完成测试任务的具体测试步骤。
这下子你们对测试已经清晰了
五.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
1、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划分
开发环境(dev):开发环境是程序猿们专门用于开发的服务器,配置可以比较随意,为了开发调试方便,一般打开全部错误报告。
测试环境(test):一般是克隆一份生产环境的配置,一个程序在测试环境工作不正常,那么肯定不能把它发布到生产机上。
生产环境(prod\全称:Production):是值正式提供对外服务的,一般会关掉错误报告,打开错误日志。
三个环境也可以说是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开发->测试->上线,其中生产环境也就是通常说的真实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