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十年 (11):与文字的不解之缘

编程十年 (11):与文字的不解之缘

在大二后期到大三的时候(大约2003年左右),宿舍的网络慢慢变得发达了。我们宿舍原来只有一台公用的台式机,而后来很快每个人就都拥有了自己的笔记本。学校的规定是每个宿舍只能有一台电脑,但每次查宿舍的时候,我们都能很及时地把笔记本藏进被窝,所以一直太平无事。每个宿舍只有一个网口,但这实在不是问题,我们凑上几十块钱就从电脑市场淘换回一个5口的Hub。

从那时起,网络几乎成了生活中的一项基础设施,和电是一样的,甚至有的时候断网比断电还难受。断了电还能靠笔记本电池撑一会,可断网不断电简直是一种折磨,面对着杂乱无章的桌面,真是有一种手足无措的失落感。按照这些年来对网瘾的定义,那时的我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瘾君子了,估计24×7不间断电击都治不好。

不过对游戏的不感冒在网络大举来侵的时候又一次拯救了我,在别人沉迷于网游废寝忘食地打装备升级时,我选择了在网上浏览技术文章,这比去图书馆借书来得又方便一些。那时候去得最多的当属CSDN了。我是通过杂志与CSDN结缘的。

食堂门口的路口旁边有个报刊亭,因为这个路口是从宿舍到教学楼、图书馆、操场、小卖部、洗澡堂子等地的必经之路,所以难免在无聊的时候溜达到报刊亭随意翻看翻看。我在这里先是见到了《程序员》,不过翻阅之下觉得并不是纯技术的,那少量的几篇技术文章我只要站在报刊亭就可以看完,没必要花那10块钱。后来在《程序员》之外又出现了一本《CSDN开发高手》,几乎全是由纯技术文章构成的,而且只要8块钱。于是我兴趣大增,开始每个月去报刊亭买杂志看。不过这个杂志销量不大,报刊亭上货也少,所以经常买不到。但一次订阅全年的又是一大笔开销,所以我只好断断续续地买着看。

这时的我看书依然很没有章法,前言目录是不会去问津的。可一本杂志上文章就那么多,很难填满一个月的无聊时间,所以闲暇中偶尔也翻翻卷首语什么的。就这样,我了解到原来《CSDN开发高手》和《程序员》是一个杂志社出的,而这家杂志社开办的网站就叫CSDN。

后来我还在这个报刊亭看到另外一本技术杂志《MSDN开发精选》,很微软的样子,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但18块钱的售价让我望而却步,只要没事就去报刊亭翻阅,企图记住上面的内容,但有钱人真多,往往一本杂志摆不到两天就会被人纳入囊中,害得我只能望亭兴叹。不过后来我发现这本书竟然也是CSDN出品的。

从此我开始泡CSDN。先是泡论坛,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这里问一些相当小白的问题,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去搜索引擎搜索一下么?直到今天,我依然发现有很多人不善于利用搜索引擎,还是一遍一遍地发问,然后埋怨论坛风气不好,提了问没人回答。不过还是有一些不错的问题,偶尔我也回答一些。

在回答很多问题的时候,我慢慢发现,本来计划一两句话说清的事情,真要回复起来竟然要写不少话,前因后果都要交代清楚,否则别人不容易明白。甚至很多时候,我觉得必须得写一篇文章才能说清楚问题。一不做二不休,一旦某些问题触动了我的灵感,就干脆写成文章。最初CSDN并没有博客,不过有个“文档中心”可以供网友发布自己的文章,于是我开始向文档中心发布文章,并且飒爽地把文档的地址贴到论坛里,当作对问题的回答。

有的时候翻看《CSDN开发高手》的时候,我会觉得,“这篇文章技术难度不是很高”,“这样的文章我也可以写啊”。于是我尝试着写了个小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编辑部。文章介绍了如何用C#实现类似Photoshop中的流动型选取边框,写这个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之前的两期杂志,一个人写了如何用C++还是什么的实现这个,利用的是GDI技术;后来又有一个人写了如何用Delphi实现,使用的依然是GDI。于是我选择跟风,用C#实现了一个类似的效果,但是用的是比较新的GDI+。

负责审校我这篇稿子的是金旭亮老师,他在看到这个小文之后和我往来过几次电子邮件。金老师最初的意思是这种类似的文章连续出现两期已经够了,不是很赞同再发表这篇。但我坚持认为可以发表,因为我的实现用到了最新的.NET环境和GDI+技术。可巧金老师也是.NET的粉丝,而当他得知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之后,表示了极大的鼓励并当即决定发表这篇文章。

其实这篇文章并不是我的处女作,早在上初中玩电子制作的时候,我就在《电子制作》上发表了一篇介绍电子门铃的豆腐块文章,200多字,还得到了十几块钱的稿费呢。但是,那无关痛痒,在《CSDN开发高手》上发表的文章才使我有了极大的认同感,给我带来了写作的乐趣。这就像做爱一样,往往第一次都是慌慌张张没有什么感觉的,从第二次开始才会有快感。

此后,我又再接再厉,写了一篇介绍计算最大公约数的各种算法的文章,很顺利地发表了。这两篇文章的发表,不仅让我对技术文章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让我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要是能去杂志社工作,向金老师那样成为一名资深的技术编辑才帅呢。没想到的是,这个想法真的实现了,因为我遇到了贵人,不过这是后话了。

在发表了两篇文章之后,我就很少再给杂志写东西了,因为这个时候CSDN推出了博客服务。我从网上早就听说了博客这个东西,而年轻人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所以我在第一时间开通了CSDN博客。CSDN还提供了一项非常伟大的功能——文档中心和博客之间的双向同步,只要一开通博客,以前在文档中心发布的文章就会自动导入博客,而在博客中撰写的文章,也会推送到文档中心。所以我在转移的过程中没有任何顾虑。

我天生一副技术人员的心肠,对金钱并不在乎,虽然当时生活依旧拮据,但我对稿费并没有太多的依赖,我宁愿把文章发表到博客里免费给大家看。因为我觉得能读到《CSDN开发高手》的朋友并不是很多,但网络就不一样了,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我写的文章。

在自己写文章的同时,我也在网上看了大量技术文章,我发现优秀的和涉及到新技术的文章大多是英文的,看上去很费劲。虽然机器上装有金山词霸,但经常是这一次看过了翻译过了懂了,下一次看的时候又忘了那些单词是什么意思了,还得查词典。很多文章又不是只看一遍就够了的,干脆把它翻译出来得了。而且,我相信很多朋友肯定跟我差不多,英文极烂,看这些文章一定也很痛苦,翻译出来放到博客里还能帮助更多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赚点击量。

其实我还希望通过翻译英文技术文章来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不过多年翻译干下来,发现虽然英文水平略有上涨,但远没有期望的那么明显。后来看了侯捷还是谁的一篇文章才明白,翻译靠的并不是英文水平有多高,而是中文水平。其实翻译是一种再创作,在理解了英文原著的基础上,用中文重写出来而已。但是理解的过程并不重要,不管你是逢词就查词典,还是通篇下来几乎没有不认识的词,都无所谓;关键是怎么用中文再写下来。

后来慢慢地,我发现翻译英文技术文章比自己撰写要简单得多。因为写技术文章需要在写作之外做很多其他功课,比如绘制插图、设计和调试示例代码等等。而翻译就简单了许多,这些工作原作者已经完成,我需要做的只是把他的文字用中文重写出来。所以慢慢地,我就变得写得少而翻译得多了。如果大家看看我在博客园的博客就会发现,翻译文章占了绝大多数。

说到博客园,我的境遇其实和dudu差不多,也是偶然看到博客堂,然后爱上那里,然后想加入被拒。不过我和dudu的区别在于,他被拒之后自己建立了博客园,并且一直坚持不懈地做下来了;而我则是转而被推荐到博客园并进而爱上这里,在这里开了博客。

在博客园开博之后,我却无法割舍对CSDN的依恋之情,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是一稿多投,同时发布在博客园和CSDN,搞得自己很痛苦;甚至有几篇文章干脆只在CSDN发布一个博客园的链接。后来CSDN的博客系统遇到了性能瓶颈,发文章很困难,正好给了我一个叛逃的机会,干脆完全放弃CSDN博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之前有多么成功,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功亏一篑。

当然,后来CSDN的改版也是我离开的主要原因之一,CSDN太过于追求新鲜的社交类网站了,甚至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我的个人默认首页改成了社交网站的样式,和原来的博客风格相去甚远。这让我很愤怒,虽然后来我发现也能通过设置改回博客风格,但这根本无法平息我的怒火。

犯过类似错误的还有MSN Space,本来也是博客风格的,结果为了顺应时代,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改成了社交类网站,这也使得我至今也不在MSN Space上写随笔。就在本文写至一多半的时候,有消息传来说MSN Space即将关闭,有朋友大呼小叫哀叹苦心经营了多年的Space,但我一点没有受惊,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了。

博客园也在做向社交类网站转型的尝试,不过我感觉做得比CSDN和MSN Space要好,没有随便篡改用户的使用习惯,而是使用单独的二级域名提供了新服务。首页的几次改版尝试也比较谨慎,基本上兼容了原有的用户习惯。这一点要狂顶!

接着说写作。在写了一些技术文章之后,我有了更大的想法,想写书。不过仅仅是想想而已,我知道自己的技术有几斤几两,和那些写出传世名著的大师相去甚远。再一个,我其实是并不是很擅长写作,从小我就最惧怕写作文,而且作文成绩一直就没有高过。我的母亲是语文教师,从我上小学就开始逼着我写日记、周记,还不能写流水账,搞得我听见作文就头疼,到现在偶尔想记点日记还都写成流水账。最牛的是,我一直不会写议论文,高考临近的时候,语文老师还找我单独谈过话。那时候高考作文虽说文体不限,但潜规则是只有议论文才能得高分。老师说让你写议论文恐怕也不现实了,你干脆就写你最擅长的散文吧,万一要是打动了阅卷老师,没准还能多给几分。对了,您看我这个系列文章是不是散的可以?这简直是专业的流水账。

在我工作的第二年,也是我就职的第二家公司,我有幸实现了这个愿望,参与了一本书的编写,《Windows Mobile平台应用与开发》。这本书据说是和微软合作的一个项目,要在MEDC大会上赠送的。不过这本书并不是我一个人写的,为了赶进度,并且涵盖尽可能多的知识面,我们找来十多个“专家”(这里“专家”加引号表示指的不是砖家叫兽,而是货真价实的牛人)一起编写,而我不过是负责其中一部分内容(大约一小半的样子),以及组稿、校对。

在发现翻译比自己写作简单之后,我就再没有自己写过书,倒是翻译了不少。先是《Visual Studio 2005技术大全》(原名Visual Studio 2005 Unleashed),后来又翻译了升级版《Visual Studio技术大全》(原名是Visual Studio 2008 Unleashed,由于面市时间已经拖延到2008年底,为了时效性干脆删掉了年号),这本书是和我老婆以及另外一位牛人合作的,后来翻译升级版时又有一位牛人加入。后来独立翻译了《高性能网站建设指南》(原名High Performance Web Sites)。除此以外,还帮老婆翻译了《PHP基础教程》和《微软的秘密》。

在翻译了这些书以后,我暂时放下了写作工作。一个原因是,我换了工作,离家远了,又有些忙;再一个是老婆为我们家添了一个大胖儿子,我中了乐不思蜀(注:三国杀术语)了。一切这些以懒惰作为温床,孕育了我博客的荒芜。

posted @ 2011-04-30 00:40  Anders Liu  阅读(5403)  评论(28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