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尝试了一次EF
1:自动生成的那堆代码,不利于平时的分层模式,将实体以及存储逻辑混合在一起总觉的不是那么回事;
2:对于编写测试用例不是那么友好,全部逻辑都在一起,无法拆分测试,比如只想测试代码逻辑,不需要连接真正的数据库等。
3:在排除程序BUG时,还是习惯于看直观的SQL,这样在数据库中调试起来更加容易些,可能是个人习惯问题;
4:据说性能上存在一定缺陷,本人并未测试过,道听途说而已。
之所以这次想尝试一次,主要基于两点:首先我现在接手的一个项目是用EF编写的,其次就是EF 4.2能够将原来混合在一起的代码给分离开,说的官方点,这个分离功能叫POCO,英文全名是Plain Old CLR Object,翻译成中文是简单传统的CLR对象。总之最新的EF允许开发人员手工编写更多代码,不再一味的依赖代码自动生成。
第一:如何安装EF 4.2?
我电脑上原来安装的是EF 4.0,这次选择的是通过NuGet方式安装。
1:首先从VS菜单上选择工具,然后选择扩展管理,如下图。
2:在弹出框的左侧选择Online,然后在右上角搜索Nuget,最后进行安装。
,
3:安装NUGET后,我们在工程的引用中点击右键,就会多出一项来,如下所示。
4:添加EF引用。点击上图中的最后一项,搜索EntityFramework,就会看到最新的EF了,选择进行添加即可。
第二:创建EF程序。
我采用的是最早的模式,即先有数据库,然后再有程序的模式,程序分了如下几层:
1:ModelFirstSample.DAL,这是数据层,用于存放与数据库打交道的逻辑;
先按正常流程添加一个ADO.NET Entity Data Model,按步就班,一步一步下来就行。这样会生成一个.edmx的文件。
然后打开edmx文件,点击右键选择添加代码生成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Db context那项,接下来会生成PersonModel.tt,PersonModel.Context.tt两文件,对应的edmx下面的自动生成的代码已经为空了。
2:ModelFirstSample.Model,实体层,将EF生成的.edmx,.tt文件放在这,与存储逻辑分离;
将第一步生成的PersonModel.edmx,PersonModel.tt添加到工程下面,同时删除原文件,这样就实现了实体层与存储逻辑的分离。
3:ModelFirstSample.BLL,业务逻辑层,不用多说;
4:ModelFirstSample.Service,服务层,对于业务逻辑层的进一步包装;
5:ModelFirstSample.ConsoleApp,UI层。
第三:EF中的开发模式之Repository。
在实际项目中,如果希望能够对存储逻辑有一定的控制,于是就有了repository模式的出现,也就是对原始存储逻辑的一种封装。
1:在接口层中创建一个通用的存储接口IRepository<T>,便于逻辑复用。
{
T Create();
T Update(T entity);
T Insert(T entity);
void Delete(T entity);
T Find(params object[] keyValues);
List<T> FindAll();
}
2:在DAL层中创建一个实现了IRepository<T>接口的RepositoryBase<T>基类,主要的就是需要提供一个DbContext,基本思想就是利用DbContext的Set<T>构造的类型来提供封装,这里就不做多的说明了,我这里为了简单,使用了默认构造方法,FacePerfEntities是添加edmx时生成的类。
{
public DbContext context;
public RepositoryBase(DbContext _context)
{
this.context = _context;
}
public RepositoryBase()
{
this.context = new FacePerfEntities();
}
#region IRepository<T> 成员
public T Create()
{
return context.Set<T>().Create();
}
public T Update(T entity)
{
if (context.Entry<T>(entity).State == EntityState.Modified)
context.SaveChanges();
return entity;
}
public T Insert(T entity)
{
context.Set<T>().Add(entity);
context.SaveChanges();
return entity;
}
public void Delete(T entity)
{
context.Set<T>().Remove(entity);
context.SaveChanges();
}
public T Find(params object[] keyValues)
{
return context.Set<T>().Find(keyValues);
}
public List<T> FindAll()
{
return context.Set<T>().ToList();
}
#endregion
}
3:在接口层中创建一个关于员工的接口:IEmployeeRepository<T>
{
List<T> SearchEmployee();
}
4:在业务逻辑层中创建关于员工的专用类:EmployeeRepositoryBLL。
{
EmployeeRepository repository = new EmployeeRepository();
public List<Employee> SearchEmployee()
{
return repository.FindAll();
}
}
5:在服务层中创建员工的服务类,由于这只是测试用,所以服务类起的作用并不明显,至于为什么有服务层,是为了将UI层与业务逻辑层分离等等众多原因。
{
EmployeeRepositoryBLL repositoryEmployee=null ;
public EmployeeRepositoryService()
{
repositoryEmployee = new EmployeeRepositoryBLL();
}
public List<Employee> SearchEmployee()
{
return this.repositoryEmployee.SearchEmployee();
}
}
6:最后就是UI了。
{
EmployeeRepositoryService ers = new EmployeeRepositoryService();
var list = ers.SearchEmployee();
var people = from p in list
orderby p.CreatedOn
select p;
Console.WriteLine("All People:");
foreach (var person in people)
{
Console.WriteLine("- {0}", person.ChineseName);
}
Console.WriteLine("Press any key to exit...");
Console.ReadKey();
}
补充说明:
1:添加完edmx后,以及完成添加代码生成项后,查询PersonModel.Context.cs,代码如下:
: base("name=FacePerfEntities")
{
}
构造函数中的参数FacePerfEntities,其实就对应EF数据库连接串的节点名称。
2:添加完edmx后,在DAL层还会有一个packages.config文件,这个文件不用发布到UI程序下面,也不影响程序运行,只需要将连接串对应的节点复制到UI配置文件中即可。
总结: 经过上面的改造,已经越来越适合实际项目了,EF在不断改进,我想在一些小型项目中快速开发倒是蛮适合的。
注:本文参考
http://blogs.msdn.com/b/adonet/archive/2011/09/28/ef-4-2-model-amp-database-first-walkthrough.aspx
http://www.cnblogs.com/mecity/archive/2011/07/07/2099598.html
http://www.cnblogs.com/chsword/archive/2011/09/14/NuGet_Install_OperatePacka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