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对话梁文道:嘲笑年轻人“小确幸”,是小看了他们

有很多影评人和饱览各种爆米花经典的观众显然不这么认为,“说《长城》是爆米花电影简直是在侮辱爆米花”一类的言论,自电影公映的第一天起便在网络泛滥。而出品方和导演则始终在强调,从策划编剧团队,到幕后制作班底,再到整部影片的叙事视角和方式,都是典型的好莱坞制造。即便是拿过去常见的那些好莱坞大片的套路来一一对比,《长城》看上去也似乎恰能对应得严丝合缝。小人物主人公从漠不关心到舍身取义拯救世界的英雄壮举,简单直白的人兽大战故事线,辅以数量可观的宏大特效场面进行视听刺激,看上去没哪不对,但整体感觉却又总觉得哪儿不太对。要想厘清《长城》究竟哪儿不对,还得把它置于类型片的框架来进行考察。

众所周知,《长城》是一部怪兽片,但在类型片的划分领域里,其实并没有怪兽这个种类,在大部分时候里,怪兽片应当算作恐怖片或动作冒险片里的一个亚类型,其中以一个或一类怪兽为主要元素进行标识。

最早的怪兽片大多都是恐怖片。以《诺斯费拉图》(1922)等一大批吸血鬼电影为代表,以营造阴森可怖的环境氛围取得惊悚效果为要旨,成功培养了一批以此为乐的观众群体。后来随着怪物的种类和版图日益扩大,手法也不再像早期怪兽片那么单一,但恐怖这一核心诉求始终不变。包括《哥斯拉》(1954)、《大白鲨》、《异形》、《侏罗纪公园》在内的一批此类经典,无非是在打造惊悚恐怖的细节手法上推陈出新,无论是混搭更新鲜时髦的其它元素(如科幻/魔幻),又或是让怪物在数量上呈几何级增长,吓人——始终是这类怪兽片的命脉所在。怪兽如果不可怕,电影必然宣告失败。反之,如果怪兽让人感觉到了相当切身可感的恐怖气息,那么这部怪兽片在某个维度上已然宣告成功。更不用说,《金刚》还影射了种族歧视、种族隔离的社会弊端,《哥斯拉》直指在日本弥漫的核恐惧,《异形》更是借怪物之眼窥探了人性之恶。承载了一定思想内涵的怪兽片,同样可以登堂入室。

在怪兽片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最初一版《金刚》(1933),同样是以紧张刺激的惊悚感震慑了上世纪30年代的观众,但它的开创在于,适当地加入了动作冒险这一日后变得愈发重要的元素。金刚杵在帝国大厦的屋顶大战飞机的场面,与其说令人害怕,不如说让人震撼。这样夸张刺激、宏大且超现实的动作场面,通过最先进的特效技术加一呈现,从此成了怪兽片的一条不二宗旨。《金刚》之后,怪兽片或多或少都会带上动作冒险元素。到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各类型片早已日臻成熟之时,怪兽片也逐渐升级为浮夸绚烂的“打怪游戏”。《独立日》、《星河战队》、《世界大战》、《环太平洋》等大量新时代的怪兽片应运而生,这些电影也成了最吻合“爆米花”特征的好莱坞商业大片。有趣的是,此时的怪兽片大多都是外星生物(不少直接就设定为外星人)。一来能够满足观众日趋习惯的大规模战斗场面,二来容易在设计怪物的形象和习性方面降低难度,像金刚一类的地球上的野生怪物总难免花一番心思解释其来源出处,外星生物则可以随便脑洞大开天马行空。

posted @ 2016-12-22 10:50  xiemin  阅读(20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