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构建之法》第一,二,十六章的奇思妙想

第一章

问题   

原文:软件团队的成员每天都在修改各种源代码.....

      软件还有其他特性:有许多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平台。软件团队中存在许多不同的角色

 人们都说这个行业是一个变化较大的专业,尤其是各种开发语言的发展,从C语言,java到现在的Python,语言的发展太快,而且,许多人也说,这个行业是吃青春饭的行业,除此之外,也能看到一些IT工作人员猝死的新闻(也许这些都是夸大其词),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这部分的言论,当然,否认的较多 ,认为,累与不累,与收入成正比。

但是,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一些一线城市,要想生存,与收入息息相关,累与不累好像也不是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纯属技术小白自己认为)。

其次,现如今,许多公司会为了公司利益,鉴于用人成本,在招聘时也会有年龄的限制 。

而且,现在国内许多IT企业兴起996 模式,导致了程序员这种脑力劳动者,变相演化成体力劳动者,看谁拼在最前面,熬的最晚。

那么,我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国外的企业就可以做到早九晚六,而国内企业就不可以呢,这个行业是不是做到一定的阶段,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转业呢? 

 


 

 

第二章

 问题

在第二章,一开始就看到了单元测试,当时就满脑子的疑问,单元测试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怎么用?就上网查了一下,也请教了同学

1.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是开发者编写的一小段代码,用于检验被测代码的一个很小的、很明确的功能是否正确。通常而言,一个单元测试是用于判断某个特定条件(或者场景)下某个特定函数的行为。

2.通过请教同学和学长学姐,模糊的了解到在idea上进行单元测试,一个是通过导入Junit的jar包,另一种就是用maven。

疑惑:那么用 Junit和maven哪个更好一点呢,两者在功能上有啥大的差别吗?(原谅一个功力不深厚的小白,只能提这种问题)

 

 


 

第十六章

题外话一:这一章,主要就是讲创新,但是,创新究竟是什么,我觉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

  就好比上一学期的国创和科研立项的项目,就需要创新,但是,许多同学都认为自己生的太晚了,想法都被别人想了。但也有些同学虽然名字听上去和以前的项目有些相似,但相较以前的项目功能上又有不同,以及完善,我觉得这也是一些创新,但是当把这个想法告诉其他人,别人就会一口否认这个想法,认为你的这个想法别人已经想过了,多做无益,完全忽略了一些功能问题,就因为这个,扼杀了多少同学的新想法(至少我有点是这样认为的)

 

题外话二:读完这一章,我特别认同老师的观点,大多数创新的人都会成为众矢之的。许多创新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别人的利益,而且,历史上也有许多人因为创新而丧命,比如布鲁诺,因发明与发现,最终被宗教裁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问题:这一章,在迷思一中有提到:

       在我们熟悉的计算机和IT领域,所有我们看到的“酷”的 东西,都是几代人,许多团队前赴后继持续创新的结果。。。

       这些故事很有意思,但是他们没有提到这些科学巨人在顿悟之前已经在相关学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而在迷思五中也有提到:他们最成功的 的创新,是在他们的拿手领域之外发现的。。。。

       一方面创新是在专业领域打下了身后的基础实现的,一方面,创新也可以跨专业实现,那么,这两处是否矛盾呢?

posted on 2018-03-16 20:34  阿样  阅读(140)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