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艺霖-我的第一次随笔
我的专业和对专业的期望
- 在我的理解中,信息安全无非是一个与密码、防火墙等有关的专业。即使经过了一个半学期的学习,我对这一专业也没有全面的了解。我们学习编程知识、算法以及各种公式,但考完试后,这些知识就被淡忘了,并没有让我感觉到有什么与实际相关的东西。
- 对专业的期望就是能与实际相结合,也就是让我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而不只是纸上谈兵。我希望可以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印象深刻的老师们
- 让我印象深刻的老师,具体说来不在少数。有的是因为上课言语有趣,有的是因为一些招牌动作或习惯让我会时不时想起。还有的,就是特别温柔和特别严肃的老师了。
- 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化学老师姓李,她总是温柔地讲每个知识点,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还是笑着让他改正。她总是说:“学习就像化学反应一样,只有把仪器都准备好,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其实,这句话对任何学科都是适用的,但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总是把学习看成反应,先预热,才会有好的反应。
- 到了高中这个关键时期,我的班主任郑老师就是一个特别严肃的人。对一切活动,她都要求我们尽善尽美,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上课的时候,她总严肃地说“这道题我只讲一遍”,课后去找她也没用,但是她会引导学生思考。我想,这就是老师吧,授人以渔,教会思考的过程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 阅读了邹欣老师的博客后,我开始思考我期望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小学阶段,老师更多的是朋友,开始引导我们走上学习的路;初高中的老师像是学习路上的导游,告诉我们该去哪,做些什么,课程都帮我们安排好。到了大学,学习、生活老师都不再插手,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习变得尤为重要。
在博客中,老师提到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健身教练与健身学员。我认为,健身教练还会督促学员的学习,然而,对大学老师来说,只是制定教学目标和评分的标准,把最终测验的时间告诉同学们,一般都是学生自我督促。 - 我期望的师生关系,更多是一种合作伙伴+引路者的关系。在一开始,老师给我们任务去思考;我们不懂的时候,老师引导我们去思考;在有不同见解的时候也可以一起分享。正如老师博客中写的,写代码、修bug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只在错误的时候进行提点,在学生提交后进行点评,关键在于学生个人。
关于代码
当看到5000这个数字的时候,说实话是没什么概念的。但又一想,之前学c语言的时候,一个程序往往需要20到30行的代码,刷了一学期的 题,总的代码数也差不多5000行了,因此觉得5000也不见得是很大的负担。学习c语言的时候,常有一些小漏洞,我也通过努力不断地改正。Java是一门新的语言,我很好奇,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学习能让我对电脑编程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希望自己能好好掌握,学以致用。
写在最后
一直觉得写博客是很酷的一件事,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却没有真正写过博客。这是我第一次写博客,也是第一次用Markdown,具体流程都还不是很熟悉。希望通过接下来的练习,我能一点点熟悉Markdown的使用方法,也能更好地写博客。